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公安交警护航儿童安全出行

开学第一课——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地下接送系统实现人车分离。

“护苗队”志愿者。

    时间指针又跃到了16:45,位于海曙区万安路的宁波实验小学门口开始“忙碌”起来,从学校出来的车道上,停着一长排私家车,车辆通行比较缓慢,靠近校门两侧的人行道上,家长把电动车放好,等待自家孩子出现。1名、2名、3名……陆续有学生说说笑笑出来,原本寂静的校门口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这一边,几位辅警忙着疏导交通,志愿者及时对违停车辆进行劝阻,学生、家长在人行道上行走,道路通行顺畅,接送车辆有序停放,一切都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宁波公安交警强化友好交通理念,整合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能量,全力护航儿童安全出行,努力打造儿童友好型交通体系。

    交通组织精细化 打造欢声笑语上学路

    近年来,宁波交警通过样板示范、一校一策、综合优化等多项举措,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贡献“交通策略”。

    校门口设置单行线、隔离护栏,道路上施划智慧停车位,专门开设非机动车停车区,建起文化长廊供家长等候休息,人行道地砖重新铺设,沿途标注编号,护栏上绑着手工制作的标牌……放学高峰,以前家长早早等候但迟迟接不上孩子、校门口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不复存在。从鄞州区镇安小学的“最美上学路”开始,交警部门一直在秉持初心中探索新思路,针对各所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

    李惠利新都幼儿园门口有“量身定做”的专用停车位、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有定制的公交线路、宁波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有“护学路线”的安保专班……在有条件的校园,交警部门打造“地下接送系统”,车辆单循环模式行驶,整个接送孩子的过程都在地下进行,对地面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截至目前,全市已配置地下接送系统的学校25个、设置限时接送车位的学校55个、对接周边停车场共享停车的学校18个。

    “护苗队”成“金名片” 用爱心浇灌用细心呵护

    早上7:30,海曙镇明中心小学云石校区门口,学生和家长已是络绎不绝,现场交通井然有序,家长们在路口一停下车,就有身着志愿者背心、手持小黄旗的“护苗队”成员上前,护送学生沿着“绿色通道”进入校门。

    2011年,宁波交警开展“守护天使平安”行动,海曙区创立“护苗队”志愿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走过12个年头,在全市范围内已基本普及。

    这些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烈日,“护苗队”志愿者们都用热情和无私的奉献,呵护着每个孩子进入校园。在一年年的坚守、一代代的传承下,全市目前已有超过285万人次的志愿者参与到“护苗”行列,“护苗队”已化作这座城市的文明“金名片”。

    此外,各地交警部门还科学调配警力部署,在城区主干道路交通流量大、接送学生私家车较多、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的小学和幼儿园,设立固定的交警“护学岗”,增加警力或交通劝导员进行值守,在繁忙的城区路口,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防止发生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

    一步两步皆是“景” 营造浓厚校园交通安全氛围

    “学到了很多安全常识”“一停二看三通过,切勿莽撞鬼探头!我们都记住了”“交警叔叔的卡通形象太可爱啦”……江北区至诚学校小学部的同学们,在观看完交警的卡通宣传片后,兴奋地表达自己的感想。

    安全意识是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为此,交警部门不断深化交通安全正面教育,旨在构筑浓厚的宣传氛围,唤醒社会对生命的敬畏,引导家长、孩子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交通安全理论知识。

    特殊节假日期间,交警部门组织警力将“礼让斑马线”“一盔一带”“交通事故小剧场”等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带进校园,还积极利用开学典礼、班会课、课间十分钟,进行浇灌式渗透宣传;平日里,则巧妙通过建立学校、家长和班级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开展“云课堂”“网络直播”等宣教工作。

    如今的不少宁波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氛围浓厚,从校园门口的交通标识、标线、“护苗队”的志愿者,到学校的公告栏、宣传窗、LED屏,孩子们无论是上课、做作业,还是在校园内活动,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交通安全知识的熏陶。

    记者 张贻富

    通讯员 陆明光 徐莹莹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