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威·甬上爱心公益基金”成立。 记者 刘波 摄 |
凡人善举,是不期而遇的温暖,一束束微光汇聚,点亮宁波这座爱心之城。昨日,宁波晚报联合盛威国际控股(中国)有限公司成立“盛威·甬上爱心公益基金”,打造“甬上爱心奖”。 打造“甬上爱心奖”,每月评选一次 “甬上爱心奖”每月评选一次,由宁波晚报、爱心企业、社会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团,对《宁波晚报》、甬上APP每月所报道的爱心事件、爱心人物进行评选。获奖的团体、人物,将被奖励2000元-10000元不等的奖金。今年预计发放奖金20万元。 活动现场,“甬上爱心奖”2022年1月至4月的获奖名单公布,获奖团队和个人共20个。获奖的正能量事件和人物,均是宁波晚报记者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在街头巷尾发掘而来。昨天,我们用镜头记录一张张炙热真诚的脸庞,用爱心基金褒奖的方式,向全社会诠释“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宁波有着‘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世界名片,宁波更是一座心生温暖的城市。盛威国际创始人徐普南先生认为,一家企业存在的价值,除了生产优质产品、善待消费者和员工外,还要为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宁波晚报是我们发现爱的眼睛,我们要携手让点滴爱心流动起来,传播开来,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盛威国际控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李雪梅的发言,表达了牵手宁波晚报成立爱心公益基金的初心。 凡人善举,让点滴温暖汇成爱的海洋 危急关头冲入火场,喷空十几个灭火器,浑身沾满干粉的干伟良一身狼狈,他不曾想到自己一副“雪人”形象经报道后会展示在全国读者面前,也不曾想到自己当时没有半分犹豫的善举,赢得“盛威·甬上爱心公益基金”的认可。 88岁老人朱秀华家住鄞州区百丈街道甬港一村,他生活简朴,却心存大爱。他把拾荒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并从2017年开始,雷打不动地每年捐款5000元。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拎着塑料袋,他步履蹒跚的背影打动了太多人。 同样拥有一颗解他人急难的良善之心的,还有余姚市大隐镇的周福良,虽然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元,可61岁的他坚持一天打两份工,累计出资10多万元,资助贫困家庭。 海曙山岳应急救援队是一支注册不过一年的志愿服务队,却已参与数十次抢险救灾。危难之际,拯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是他们不敢停下前行脚步的原因。救援队队长陈慈挺觉得,获得“甬上爱心奖”的认可,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同。 二次“传递”的爱心 更令人感动 活动现场,爱心公益基金的发放,还进行了二次“传递”。 因年事已高,再加上疫情原因,86岁老人汪浙成昨天没有来到活动现场,但他专门为此次活动录制了一段视频。“我决定将这笔奖金捐给奉化区居敬小学,给那里的孩子买一些书,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老人在视频中说。 汪浙成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奉化籍作家,今年4月,他卖掉自己住了40多年的房子,捐出其中的300万元,在家乡奉化设立专项阅读基金,为推动全民阅读贡献光和热。 对于获得“甬上爱心奖”2000元的奖励,汪浙成表示将捐给奉化区居敬小学。居敬小学表示会善款善用,用来购买书籍,一部分以老人的名义,用于表彰在学校读书节中起到榜样作用的“阅读之星”,鼓励孩子们享受阅读的快乐;另一部分将捐给与居敬小学结对的四川凉山甘洛县附城小学。 4年来,用自己的专业展开急救18次的志愿者王华峰,在领到奖金时也表示要捐赠给四川凉山美姑县的孩子。“美姑县是与我们北仑结对的东西部协作地区,我们已经给那边6所学校捐赠了图书角,这笔奖金可以给孩子们再添一些课外书。”王华峰说。 王华峰是北仑区新碶街道芙蓉社区红十字博爱服务队成员,提供急救志愿服务是他公益事业里的“本职”,这两年他还致力于为偏远地区输送温暖的“兼职”。记者 陈烨 【获奖名单】 盛威·甬上爱心公益基金 2022年1月-4月爱心奖名单揭晓 (按新闻报道时间排序) 甬上爱心奖·团队奖 北仑中河丽园小区38号楼居民 疫情期间轮班照顾独居老人 海曙月湖人家小区居民自治站 38名“爱管闲事”的热心人自治美好家园 海曙山岳应急救援队 注册不到一年,参与数十次抢险救灾 银杏暖心志愿服务队 5年来持续关爱30位失独母亲 甬上爱心奖·个人奖 ●贺元英 21年来,帮教挽救1000余名涉毒青年 ●王维琤 疫情封控区里咬牙坚持,连续作战15天 ●沈斌华 自掏腰包四五十万元,打造失独老人关爱项目 ●汤全芦 古稀之年投身公益,带动300余人参与 ●朱秀华 平日里省吃俭用,连续5年,每年捐款5000元 ●周福良 虽然每月工资仅3000元,却累计资助贫困家庭10多万元 ●干伟良 危急关头冲入火场,喷空了十几个灭火器 ●朱莹 12年坚持为视障人士讲述电影里的光和影 ●王华峰 车前贴“应急救援”,随车备急救包,4年展开急救18次 ●汪慧访 惊心动魄的3分钟,将伤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张浩 王锴 危急时刻,不顾寒冷跳江救人,事后默默离开 ●邵莉 一条咨询热线免费开通31年,为无数家庭解惑 ●陆琪燕 左脚受伤,却不听医嘱,坚持逆行在防疫一线 ●陈春霞 24小时随时待命,在疫情流调工作中与病毒赛跑 ●杨美妃 肩扛30公斤消杀机,烈日下在集卡货运堆场消杀 ●汪浙成 卖掉住房,捐出300万元,在家乡设立专项阅读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