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陈先生(化名)是一名篮球爱好者。一天清晨,他晕倒在篮球场上,心跳呼吸骤停。接下来球友的一波操作堪称“教科书”:心肺复苏、拨打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抢救,直到恢复心跳。 每年的6月1日—7日是中国心肺复苏周。“心跳骤停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专家王勇主任医师倡议,普及心肺复苏术迫在眉睫,全民参与,为他人赢得一线生机。 陈先生是一名运动健将,尤其爱打篮球。从学生时代到中年时期一直出现在球场上。 4年前,陈先生曾在球场上晕厥,不过随即苏醒。事后,他前往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晕厥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心律不齐所导致。当时,接诊的医生提醒他,这种疾病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可能由心律失常诱发猝死。 不过,陈先生觉得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医生的话有些夸张了。因为对于肥厚性心肌病他并不陌生——他的母亲患有这个毛病多年,没有什么明显不适,更别说晕厥、猝死。 于是,他篮球照打,生活一切依旧,偶尔胸闷、气促,自行缓解后也完全没当回事。 就在几天前,一场意外让陈先生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他这才意识到,医生说的是真的。 当天清晨7点不到,陈先生和球友如约来到篮球场。打到半场时,陈先生毫无征兆地倒在了地上,面色发青,嘴唇发白。一旁的队友发现情况不妙,立即检查了陈先生的生命体征,呼吸、心跳消失。 马上心肺复苏!几位队员分工明确,轮流按压,另一人拨打120求救。5分钟不到,救护车就赶到了现场。医护人员现场查体后,用上了医用除颤仪继续施救。很快,救护车开进了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在队员和医护人员的接力急救下,陈先生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心跳。 王勇告诉记者,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疾病,也是青年运动员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发病时会有晕厥、胸痛、呼吸急促和心悸等症状。“但这种疾病很有隐蔽性,一般都是突然发生,首发症状就是晕厥甚至猝死。” 一般来说,患者在剧烈运动时极易发病。这也解释了规律服药且从不剧烈运动的陈先生母亲几十年来病情稳定的原因。因此,这类患者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听从专业康复师来安排日常的运动频率。 “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约54.4万例,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存活率为50%,也就是‘黄金4分钟’。但是,我国目前心脏骤停院外救治成功率不足1%,而发达国家达到12%-15%,主要原因是院外心肺复苏实施率低且质量较差。”王勇倡议,普及心肺复苏术迫在眉睫,全民参与,为他人赢得一线生机。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陈静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