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三江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05日 星期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心五千米引发的共鸣

——读《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邵炜恺

    第一次听到陈年喜的名字,是在“工惠悦读期刊工作群”里,市总工会宣网部的领导向我们通报“《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分享活动方案”。目睹有人看到陈年喜的名字后雀跃的表情,孤陋寡闻的我还傻傻地问“谁是陈年喜”。有幸,参加了这本书的“同在一座城,共读一本书”活动,得以拜读陈年喜这位矿工诗人的这部非虚构作品集。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是陈年喜首部非虚构作品集,除了序言与后记,共有四个部分。“炸药与诗歌”应该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九篇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地下五千米深处矿工们不为人知的艰辛劳作。而由十个章节组成的“乡关何处”,则是描写陈年喜身为儿子、丈夫、女婿、父亲角色的儿女亲情。短短六篇章节组成的“赶路的人,命里落满风雪”是第三部分,叙述的是不同的人在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中,所作出的拼搏。最后一部分“我的精神家园”,个人理解是陈年喜在向读者展示自己对生活与写作的感受与情怀。

    说实话,读《活着就是冲天一喊》,我的感觉是心情异常地沉重。较之同时在读的《世间的小儿女》,我更喜欢后者带给我的温暖、明亮与宁静的感觉。但是,《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却引发了我心底的共鸣。首先引起我共鸣的,是书籍腰封上的一段话:“陈年喜2020年确诊了尘肺病,600多万患者的难以呼吸之痛,也落到了他的头上。”我不清楚这600多万的数据是如何统计的,也不像陈年喜所说的:“我对尘肺病一无所知。其实不独是我,所有的尘肺病患者都一样。”我知道尘肺病,而且知道,这个病最终的结果是肺纤维化。目前,这个病在世界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愈,是不可逆的。得这个病的除了矿工,应该还有一个群体,那就是为人师表的老师。因为我的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的母亲,就是因为肺纤维化,人生定格在了70岁的生日。陈年喜在自己患病后、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能够借《活着就是冲天一喊》的发行,每卖出一本书,就为尘肺病家庭的孩子提供助学金一元钱,这种大爱令人肃然起敬。

    第二个引发我共鸣的,是陈年喜十六年的矿工生活。我的人生也有一个十六年,不过是分了两个阶段。陈年喜工作的地方,在地心五千米深处;我的第一个八年,是作为一名海员,生活在流动的国土上。尽管岗位不同,却同样面临着大自然的严酷与无情,同样经历着身边熟悉的同事的生离死别。陈年喜寻找信号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的短短时间,回到工作面时,同乡的搭档德成已经阴阳两隔;我们的客轮有一次从上海夜航回到舟山,清晨泊岸后,同事们寻觅了机舱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为人豪爽的轮机长,直到几天后,才在一个小渔村找到被好心的渔民带回来的已经面目全非的遗体。唯一不同的是,陈年喜用细腻苍凉的的笔触,让王二、德成等一起出生入死的同伴重新活在了自己的笔下,替那些已经喊不出声音的人们发声,“呈现了中国人悲怆又炽热的生命力”。

    “父子书”以及儿子凯歌写的“父亲与摩托车”,是第三个打动我的心弦、引起我共鸣的地方。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是一位父亲,有着一位与凯歌年龄相仿的女儿的缘故。父子书中,倾注着陈年喜的舐犊深情,隐含着作为父亲没有说出来的对砸坏儿子心爱的手机的歉疚,还有自己的诗歌获得了年度中国工人诗歌桂冠奖的骄傲与自豪。凯歌写的《父亲与摩托车》,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千八百字,但是却塑造了顶天立地的父亲形象。这充分说明,凯歌是理解自己的父亲的,在他的眼里,父亲的人格是丰满的。陈年喜应当感到欣慰,儿子对自己是理解与崇拜的,大可不必纠结儿子是否有出息。一切的与众不同都需要时间的考验才能被看到,无须焦急证明,也不必拔苗助长。就像他自己说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一代人有一代人承接命运的方式。或许,他会有自己的力量给这个无限世界一个不一样的解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