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神舟升空 再探苍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
他们将在轨见证——

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越建越大

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发

    “3、2、1,点火!”随着0号指挥员一声令下,昨日10时44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航天员在轨执行任务期间,将迎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迎接舱段到访空间站。他们将成为实施并见证空间站在轨组装与建造的“中坚三人组”。

    目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将开启他们为期6个月精彩绝伦的“太空之旅”,在太空度过中秋和国庆。

    神舟十四号 任务

    ​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为标志,中国空间站已圆满完成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转入全面建造阶段,并将于2022年下半年全面建成。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于12月返回地球。

    此次出征的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堪称“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他们肩负着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重要使命。

    “在长达6个月的飞行中,航天员们要经历的飞行工况极为复杂,包括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说。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期的关键一战,困难更多、挑战更大。

    神舟十四号 揭秘

    抵抗超200℃大温差 神舟十四号身披控温“外衣”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作为我国唯一的天地往返载人航天器,执行我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苛刻的航天任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其充分继承了神舟十三号的技术状态,依然采用稳定成熟的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结构,并进行了适应性改进,进一步提升飞船的可靠性、安全性。

    空间站组合体在飞行时,神舟飞船可能会被其他舱体持续遮挡,飞船如长时间处于太阳无法照射的极低温度环境下,最低温度甚至低于零下100摄氏度;而当空间站处于某些构型时,飞船局部区域又会持续受到太阳辐照,最高温度超过100摄氏度。

    五院科研人员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神舟飞船“织”就控温“外衣”——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既能有效减弱太阳辐照导致的温度升高,也能有效阻隔飞船内部向外部深冷环境辐射漏热,保证在超过200摄氏度的大温差、长期低温、强辐射的空间环境中,飞船舱内环境温度始终控制在18摄氏度至26摄氏度。

    神舟十四号将创多个“首次”

    ■神舟十四号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

    ■神舟十四号与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首次迎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访问”,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亲身见证并推动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越建越大。

    ■神舟十四号将在太空迎来神舟十五号飞船对接空间站,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

    ■神舟十四号将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

    ■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同时在轨驻留,6名中国航天员齐聚太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