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神舟升空 再探苍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0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航天员如何进入空间站?

神舟十四号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画面。 新华社发

    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开启他们为期6个月的“太空出差生活”。飞船里的航天员如何进入到空间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入住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

    ■飞船停靠“太空母港”

    发射入轨后,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的逐渐靠近,飞船上的主动对接机构会推出对接环,在精准的控制下,与空间站组合体上的被动对接机构实现瞬间捕获。

    “牵手”成功后,飞船与空间站还存在着一定的姿态偏差和晃动,通过对接机构内部的各类弹簧元件、可控阻尼机构等来实现能量的缓冲、消耗及姿态偏差的校正,同时确保对接过程中的巨大冲击能量不会对飞船内的航天员产生身体上的过载。

    待飞船姿态稳定后,主动对接机构会通过收回对接环实现相互拉近,最终“拥抱”在一起。最后,对接机构会通过锁紧12把对接锁实现飞船与空间站的密封与刚性连接,建立起一个安全可靠的对接通道。这时候,航天员就可以依次“下船”,前往空间站。

    ■“太空门廊”通行无阻

    稳稳停靠空间站后,航天员首先要打开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的舱门,来到飞船轨道舱舱门前。此时,轨道舱的前端主动对接机构和核心舱的被动对接机构之间,已经形成了一条直径80厘米、长约1米的通道,这就是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门廊”,在这里,航天员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取出“钥匙”打开通往核心舱的双重保险门。

    ■“生命通道”密不透风

    对接通道打开后,航天员就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大密封舱。据八院805所设计师介绍,神舟飞船的密封圈采用双圈设计,安装在主动对接机构对接面的T型凹槽里。这种设计可以确保在零重力和恶劣的空间环境效应情况下,不会从对接面脱落,使密封性能得到双重保护。设计师对密封圈的材料也进行了长达6年的攻关,解决了普通材料在低温环境中的“脆变”特性以及长期工作后材料老化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为航天员打造了一条密不透风的“生命通道”。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媒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