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镇海全域垃圾分类攻坚两周年

住宅小区、农村片区 垃圾源头分类合格率达95%以上

对散居片区居民进行入户指导。

严格督查垃圾源头分类质量。

镇海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站。

    “新时尚”春风化雨,“新习惯”润物无声。生活垃圾分类,是关系到城乡居住环境的民生难事,更是涉及资源回收利用、社会持续发展的社会治理大事。

    2020年6月,镇海提出“入户指导、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桶边督导、破袋投放”20字工作法,启动全域垃圾分类攻坚行动。全区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垃圾源头分类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住宅小区、农村片区垃圾源头分类合格率达95%以上,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镇海经验”。

    垃圾分类广泛融入 基层治理

    镇海以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为契机,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我先行我示范”活动。发动全区2万余名机关干部到属地村社报到,党员干部结对非干部家庭,参与入户宣传、桶边督导、微信晒桶,激发群众垃圾分类“内生动力”,完成3轮全覆盖垃圾分类精准入户指导。

    据镇海区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垃圾分类列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三级桶长”联动体系,强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优化基层资源配置,建立机关单位和村社结对制度,每周开展现场检查指导,每月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发挥宣传引领作用。

    结合垃圾分类“十进”工作,广泛开展“全民行动日”“旧物集市”“小板凳课堂”等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垃圾分类成为村(社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

    每月21日,全区所有村(社区)开展“有害垃圾收集日”系列活动,组织引导居民集中投放有害垃圾。同时开展环保手工、知识答题、有奖转盘等活动,每月通过活动收集有害垃圾1吨以上,有效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建设垃圾分类“三项机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推进撤桶并点工作中,该区分类办牵头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小区物业、业委会、群众代表等进行实地踏勘,综合考虑点位与住户的距离、污水排放、朝向、是否有绿化遮挡等要素,制定“一小区一方案”“一网格一方案”,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全区生活垃圾投放点从4168个撤至1332个,成为全市第一个全面完成撤桶并点的区县,为源头分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行“在家分好类、定时拎出门、定点精准投”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投放时间一般为早晚各2小时,可以根据群众需求适当调整投放时间。全区实现定时定点投放全覆盖,周末、节假日增加中午投放时间段。对于个别投放不方便的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由村(社区)安排志愿者上门收集服务。

    同时,广泛发动群众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各村(社区)每个投放点位均配备督导员,在投放前开袋检查,督促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准确分类投放垃圾。为提升桶边督导质量,还对新任督导员开展上岗前培训,提升督导员分类基础知识及现场操作水平。

    打赢分类质量提升攻坚战

    记者了解到,镇海制定出台了《镇海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坚持开展“贴桶行动”,创建垃圾分类“四色榜”督查制度,通过日查投放点、夜查归集点,每日检查结果汇总并通报,每周实现一轮全覆盖督查,每月进行镇(街道)考核评比,督促垃圾分类“颜色”升级、质量提升。2020年6月至今已完成小区全覆盖131轮、农村全覆盖82轮,行业专项检查29轮。

    镇海还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镇(街道)、村(社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依据每月考核成绩,对基层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月度奖励和年终补助,提升村(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流动人口生活垃圾分类量化积分赋分办法,各镇(街道)结合实际配套多种奖励制度,提升群众分类参与度。

    《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依托“综合查一次”和执法进村(社区)专项行动,加大普法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科技执法为支撑,扎实推进“处罚一人、警示十家、教育百户、服务千万群众”为目标的“十百千万”工程。在“镇灵通”“垃圾分类公众号”等平台建立“曝光台”,对乱丢垃圾、垃圾混投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

    构建分类收运处置流程体系

    镇海自启动投放设施改造提升行动以来,累计新建垃圾房201座、改建317座,建成投用“搭把手”回收网点271个。持续开展装修(大件)垃圾暂存点排查整治工作,各点位按照分区化、密闭化、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整改,有整改条件的“能改尽改”,不符合整改条件的“应撤尽撤”,共计整改、撤并暂存点92个。

    在推进过程中,镇海将所有住宅小区纳入厨余垃圾“优先收运”线路,每日检查进站生活垃圾质量;配齐垃圾分类清运专用车辆,配置生活垃圾收运车辆127辆,确保运力满足“一日两清”要求,收运车辆均安装车载视频,接入垃圾分类监管平台,确保收运流程规范有序;增设疫情期间垃圾收运“5号专线”,以规范收运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线。

    目前,镇海区持续提升末端处置能力。提标改造中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提升至1200吨;实施井一环保有限公司装修(大件)垃圾处置技改提升工程,年处置能力达120万吨,这是我市最大的装修(大件)垃圾处置生产线;探索运用园林废弃物破碎技术及生物炭等新技术,建成园林垃圾处置点1处,日处置能力20吨。

    源头分类质量显著提升、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日趋完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今天的镇海,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新名片”,港口强区、品质之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陈远洋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