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12年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这支结直肠肛门外科团队走在全省前列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团队合影。 通讯员供图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崔巍(中)带领团队实施手术。 通讯员供图

    结直肠肛门作为人体排泄物的必经之地,被病人视为身上最隐秘的角落。但有一群人,几乎每天要与这些部位“打照面”,他们就是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团队。

    12年间,这支队伍从起初的默默无闻,到技术上不断突破,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稳稳立足业界。近4年来,李惠利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团队在浙江省DRGs排名中,结直肠肿瘤手术量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全市首位。

    扎实技术结合“手术神器”

    让棘手的吻合口瘘不再发生

    数据显示,中国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1%,但除了痔疮、肛瘘等这些常见病以外,很多时候肛肠外科需要处理的疾病复杂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与肛肠外科的交集越深,就越会发现问题不简单,这个领域有太多的奥秘,需要更多的人为之而努力。

    就在记者采访前,李惠利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崔巍刚对患者李奶奶查完房,吩咐主管医生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听到这个消息,李奶奶的女儿连声道谢。

    李奶奶在当地开展的肠癌早期筛查中被查出有结肠腺瘤,当地医院建议其摘除。息肉摘除手术在肠镜下实施,手术很顺利,但术后却出现结肠穿孔。说得通俗些,就是结肠息肉摘除后变薄的肠壁在肠腔压力一过性增高时,出现肠壁破裂,粪便通过破口跑进李奶奶的肚子,粪便携带的细菌引发腹膜炎。尽管当地医院全力救治,但她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感染性休克。

    李奶奶被紧急送到李惠利医院时,已是晚上,接到通知的崔巍赶去会诊,并第一时间安排了急诊手术。为了尽快控制感染、挽救生命,崔巍在李奶奶的腹部做了造口,也就是在她的肚子上暂时安了一个人工肛门。

    通常情况下,这种人工肛门属于临时性措施,当病人感染控制情况好转后会建议二次手术把造口放回去,医学上称“造口回纳”。由于李奶奶已是八旬高龄,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多种基础疾病,且腹腔严重感染后造成的腹腔内器官间的粘连使得二次手术难度及风险都远超之前。

    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经过严谨的病情评估及多学科讨论后,崔巍为李奶奶施行造口回纳手术:将造口处的肠管切除后,与正常的肠管对接,再放回腹腔。不过,由于肠穿孔导致严重粘连,手术时需要将其一一分离且不能破肠,难度不小。

    刀锋在狭小的空间轻灵游走,难题迎刃而解。加上术后医疗及护理团队的共同努力,历经艰难的血糖控制、复杂的营养支持及VTE防治,最终老人顺利出院。

    在这类结直肠手术中,医生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吻合口瘘。崔巍团队借助“手术神器”——荧光腔镜,在显像剂的作用下,对吻合端血供情况评估更加精准。

    这一神器,崔巍是2017年在参加欧洲结直肠外科年会时第一次接触,多年的外科生涯让他敏锐地察觉到荧光技术可能对肛肠外科领域带来革新,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医院成功引进这台仪器。如今,结合其他的吻合口保护系列措施,该团队负责的术后病人出现吻合口瘘的概率不到0.5%,在国内处于领先。

    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下,崔巍还在省内率先开展适合困难骨盆直肠癌的先进术式——“榻榻米手术”。

    利用对内镜技术的熟练掌握,大力拓展内镜手术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范围,该团队多名年轻专家如杨沔、杨少辉、费正磊、邓科、沈杰等人,在结直肠癌微创手术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成为内外兼修、独挡一面的骨干精英。

    在护士长周红意的带领下,由我市第一位国际造口治疗师钱晓红和经验丰富的造口治疗师戴秋君等组成的造口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院内外延续性护理服务,给患者带来阳光。

    下基层专收疑难复杂病例

    提升技术树立良好专科声誉

    今年,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传来喜讯:成功获评宁波市重点扶植学科。

    作为“开科元老”,副院长汪闻夕,以及崔巍、王跃辉等深感欣慰。只有他们心里最清楚,这个全市结直肠肿瘤手术例数最多的结直肠专科,肠癌年手术量可达到近900台,而当年门诊初开时却是门可罗雀的冷清场面。

    2010年4月,结直肠肛门外科从肿瘤外科中细分出来,四处动员才勉强凑足5名医生。当时,全市市级医疗机构在这个领域的整体情况都很薄弱,处于起步阶段,体系尚不成熟。相比其他科室,听起来有点“脏”的肛肠外科不受重视。

    病人不来,那就自己去找。利用多年肿瘤外科历练积累下的深厚功底,一方面汪闻夕和崔巍等人主动下沉,联系鄞州、奉化、余姚、镇海等基层医院,收治筛查出的结直肠肿瘤病人,另一方面不怕脏活累活,无条件接收重危、疑难复杂病例,对基层医院有求必应。

    通过团队不断的攻坚克难、艰辛付出,既解决了患者的病痛,也帮基层医院在当地扩大了影响,提高了诊疗水平,这种双赢模式同时让团队在短时间内树立起良好的专科声誉。如今,一个院区一天最多时开启3个门诊,却仍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

    更难处理的“小肛肠”也有“大天地”

    临床技术与科研同步迈进

    在结直肠肛门外科界,医生们习惯将疾病种类分为“大肛肠”和“小肛肠”。“大肛肠”即肠道肿瘤,“小肛肠”则是指肛管到直肠这一段俗称“小肛肠”的四个“老大难”: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虽然肿瘤听起来更吓人,但在实际治疗中,有时“小肛肠”更复杂。

    针对坏死性筋膜炎这个来势凶猛、死亡率极高的肛肠外科急症,团队的鲁俊医生创造性提出“分区分治”理念,根据不同的病变严重程度设计引流减压的手术切口大小及密度,加上复杂的术后清洗换药程序,使收治的绝大部分坏死性筋膜炎病人转危为安。

    “十男九痔”这句俗语的背后是庞大的痔疮患者群体,王韡等医生向国内优秀肛肠外科团队学习后,掌握了RPH痔疮自动套扎术,通过手术演示等方式毫无保留地将这一内痔的微创术式在全市推广,大大加速了康复过程,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痛苦。

    团队重视强化年轻医生的培养及科室业务学习,固定周三早上学习报告会已持续10年。此外,联合放疗科、放射科等兄弟科室组建结直肠癌多学科诊治(MDT)团队,针对病人展开全程管理,科室已成为浙江省抗癌协会浙江省肠癌远程MDT协作单位,同时也是中国抗癌协会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规范化试点科室。

    目前,李惠利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两个病区共有79张床位,拥有20名医生,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3人,硕士13人。

    一直以来,该团队十分重视科研工作。2019年-2021年期间,共发表SCI及一类核心期刊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20篇,影响因子最高6.24分。目前在研11项科研项目,包括7个省级项目。

    去年,科主任崔巍成功当选宁波市医学会肛肠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站在新起点,这支朝气蓬勃的团队正在迸发新的激情与活力……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徐晨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