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11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抹胸与褙子是女子时髦穿搭,男子喜深色爱穿襕衫

随《梦华录》看宋代男女如何“扮靓”

    1.

    剧中服装造型基本沿用宋制规格 反映简约典雅的宋代服饰美学意境

    宋朝是一个集大雅于一体的朝代,《梦华录》的服装造型师黄薇指出,该剧服装在色彩上提取了宋代瓷器中的粉青、白釉、天青等颜色,典雅清丽,绣法则模仿了瓷器上的裂纹,整个服装造型体现了飘逸感,有一种独有的气质和美丽。

    记者了解到,《梦华录》在造型上也完美体现了生活化,造型团队查阅大量资料,整体做了服装造型的规划和搭配,例如赵盼儿的服装造型分为三个阶段:钱塘茶铺的市井感,面料以棉麻为主;东京“半遮面”时期,多数以上下裙的款式,面料中加入部分纱质感,颜色也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后期则以抹胸加褙子,面料以络纱、厚缎为主,颜色饱和度提高,细节上点缀更多,呈现出赵盼儿的风范。

    冯盈之指出,《梦华录》的服装造型基本沿用了宋制的规格,反映了简约、典雅的宋代服饰美学意境。

    2.

    抹胸与褙子是宋代女子“时髦穿搭” 上至后妃下至奴婢侍从都爱“长背心”

    “先来看女服。赵盼儿后期的服饰以抹胸与褙子为主。内穿抹胸,外着对襟长衫,下着长裙,是宋代女性推崇的流行风尚。抹胸与褙子,是宋代女性服饰文化的代表。《梦华录》的服装设计很好地展现了宋代这一时尚现象。”赵盈之说。

    褙子(bèi zǐ),又名“背子”,是始于隋代的一种传统汉服样式,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寓意人行走之时背应挺直,以扶正人的脊背和身体。

    最常见的宋代褙子款式,是以直领对襟为主,衣长不等,前襟不施袢纽,袖子可宽可窄;衣服两侧开衩,或从衣襟下摆至腰部,或从腋下一直开到底,还有根本不开衩的款式,很像现在的“长背心”。

    冯盈之说,因为褙子既舒适合体又典雅大方,所以在宋代,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优伶乐人及男子燕居均喜服用褙子,尤其是女性,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花边。褙子在宋代,不仅是女子的礼服,也是女子的常服。

    3.

    窄袖、围裙和头巾并不是“臆想” 孙三娘的厨娘造型有史料可考

    在宋代,抹胸是一种“胸间小衣”,即贴身穿的内衣,较短小,结构上通过两根系带,把上身大部分包裹起来。以紧束前胸为特征,以防风寒,用于约束和固定乳部。在宋代用得颇普遍,包括宫中后妃、民间妇女、乐伎歌女等各阶层。

    冯盈之教授告诉记者,宋人对抹胸极讲究,从出土文物看,抹胸材质多为罗、绢、纱;从传世的宋代图像看,抹胸颜色有鲜红、粉红、橙色;抹胸上面往往还绣有花朵、鸳鸯等装饰图案。

    另外,冯盈之还提到了剧中孙三娘的服装造型。“孙三娘作为厨娘,她的服装比较简练,该剧服装师很好地遵从了历史风貌。人物服装中窄袖、围裙、头巾等元素,在河南偃师酒流沟宋墓砖刻中的宋代厨娘形象身上,能够得到印证。”冯盈之说。

    4.

    宋代男子普遍着“襕衫” 黝紫和赤紫一度成为“贵色”

    剧中的男装分常服与官服。“官服的要点在于色彩,《梦华录》努力反映以色彩为关键词的官服制度,如五品以上的红色官服,三品以上的紫色官服等。”冯盈之说,此外,剧中官员的长翅乌纱帽,也呈现了历史风貌。

    宋太祖赵匡胤在称帝后十分勤政,为防止朝堂议事时大臣们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悠”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

    关于常服,冯盈之特意提到了宋代男子追求的“襕衫”。

    所谓襕衫,是一种圆领(或交领)大袖的长衫,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襕衫”。在宋代最为盛行,居家的官员或低级吏人都穿。一般常用细布,颜色用白,腰间束带,穿着舒适且轻便。

    冯盈之教授以南宋《五百罗汉图》为例,指出该画很好地反映了襕衫的形象,而这幅画也与宁波有关。“很有意思的是,这幅画的作者周季常、林庭珪是明州人,南宋佛画大家在记录当时明州佛教文化盛况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宋代服饰形象。”

    此外,冯盈之也注意到,《梦华录》中的男子服饰更多使用了深色,体现了宋代对典雅富丽服饰风格的追求。比如宋仁宗时,黝紫色和赤紫色一度成为贵色,为皇帝用作朝袍之色,后来士庶渐相仿效,成为习俗。剧中陈晓的紫色服装就非常雅致,富有韵味。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王国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