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甬上拍客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图片中有没有你记忆里的故乡

▲这是东钱湖区域内唯一一个全村道路采用青石板铺设的“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悠久,人不多,但还算热闹,村民临水而居,在湖边洗涮、晾晒,在湖里打鱼。这里相传是范蠡和西施隐居的地方,错落着清末民国初的建筑,但没有网红打卡点,大家过着安静平常、慢悠悠的日子。

40多位摄影师经过半年多的田野调查,完成的近20余组专题,被策展人布置在村里的角角落落。

作为策展人,浙江万里学院教师团队带着学生开始这个项目前,曾经讨论过,“最关注什么?”

“人吧,”有学生回答,“人是村庄的灵魂。”

郑紫萍是他们最早遇到的人之一,当老太太在采访本上写下名字时,大家有些意外:“这么文艺的名字啊。”

“我是上海人。”老太太笑,“插队来的,50多年喽!”

郑紫萍的照片被放得很大,“像房子一样大”,她站在一群00后中间仰望50年前的自己,眼眶湿润,百感交集。

郑紫萍近照

▲当年有13位上海女知青插队入户到了建设村,如今还有8位生活在这里,接受了采访。

那些七旬老人回忆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历,摄影师陈云宇、缪亚萍和大学生郑琳一起完成了这个专题。郑琳记得,徐秀雯老人在镜头前一直对着他们笑,笑着笑着,眼睛突然红了。

郑琳努力去体会她们的心情,她们来的时候应该是和自己一样的年纪,“那代人独有的韧性,即使是在艰苦陌生的环境中,依旧抱有强大的建设未来美好生活的意愿。”

当然,最重要的是记录,她相信别的读者和将来的自己,会从这段口述史里读到更多的东西。

▲团队还记录了各种各样的人,比如在结婚那年种下一棵樟树,在树下携手度过50年光阴的恩爱夫妻王福康、邬丽华。

▲他们还和14岁的男孩朱汉宁成了好朋友,教他摄影,陪他瘦身,并记录下他的点滴变化。

▲比如保存了上世纪50年代学生证、80年代股金分红表、90年代农业收支情况的农民画家朱永满。图为摄影团队拍摄的朱永满近照。

    6月18日,《村庄·脸庞》驻地摄影展第7季《绵长的时间》在东钱湖建设村开展。所谓驻地摄影展,就是在哪儿拍,就在哪儿展,给被拍的人看,之前以摄影师周伟平、魏波、王雅灵为主的团队已经完成了6季,但在建设村的这一次不太一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