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浙西南革命老区 探“红绿融合”共富密码

——丽水采访纪行

缙云仙都风景区内的岩宕。 仙都风景区供图

曾经的采石场成为“天然舞台”。

王子凌 摄

丽水市缙云仙都景区。 卢亦男 摄

采访团“沉浸式”体验了一场畲族婚嫁演出,切实感受畲族的民俗特色。

缙云工业园区的锯博物馆展示了拆分状态的锯床。 江敏 摄

    6月18日至19日,一场名为“红绿融合 共同富裕”视觉大赛在丽水市举行,来自全国36家媒体的60多名记者,扛着“长枪短炮”聚焦丽水,宁波晚报亦受邀参加活动。

    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到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从畲乡之窗到锯博物馆……记者跟随采访团,一路寻着红色革命地标,倾听红色故事,切身感受“浙江绿谷”好生态,实地纪录、见证丽水“红绿融合”的共富密码。

    一场协作 跨越山海,齐念“共富经”

    6月18日,采访团来到“中国畲乡之窗”所在地——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走进大均乡,鳞次栉比的古朴建筑映入眼帘,到处都透着一派安逸闲适。无论是云雾缭绕的秀美风景,还是村居、古树、驿道都成为采访团成员镜头下的素材。

    作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婚嫁习俗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除了别具特色的民族风,大均乡还有民宿、书店、电商等各种新业态。同行的丽水日报记者介绍,大均乡在挖掘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正“问海借力”,谋求陆海联动。近年来,大均乡搭乘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的快车道,同宁波等地协作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优势互补,在旅游、工业产业等方面互利合作,甬丽两地携手一齐念好“山海经”、谱好“协作曲”。

    一穴岩宕 废弃采石场变身“天然舞台”

    在此次采风过程中,缙云县仙都景区的一穴岩宕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缙云是著名的“石城”,采石文化可追溯到宋代。在缙云仙都的大山深处,有400多个人工开采的洞穴,俗称“岩宕”。

    这些采石遗迹通常从简单生产需求出发,并未经过事先的景观性规划和设计,但是气势磅礴,浑然天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岩宕资源,缙云全力打造仙都文化旅游新名片,邀请著名建筑设计师徐甜甜,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9个资源进行生态活化利用。更新后的采石场,有的成为“剧场”,有的成为“书房”,还有的成为展示当地1000多年采石文化的户外展厅。

    据统计,2021年仙都景区接待游客数量189.15万人次,同比增长14.05%;实现旅游收入5038.56万元,同比增长7.51%。

    一个小镇 生态优势,引来一只只“金凤凰”

    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优势,为丽水引来了一只只“金凤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招引和培育了德国肖特、国镜药业等一批环境适应型产业。

    缙云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69家,100多项产品或技术跻身全国或全球单项冠军。缙云不但被列入第三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更成功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县”。

    丽水缙云为什么能在日益激烈的区域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肖特集团董事会主席海因里希特博士曾说:“高品质的医药容器对生产环境有着严苛的要求,而丽水具有无可比拟的一流生态环境,加上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集团决策层最终选择丽水缙云的根本原因”。

    这份吸引力,来自于生态比较优势的充分释放;来自于优质营商环境的整体打造;来自于产业发展环境的愈发优化。

    一路看、一路听,采访团见证了丽水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勃发的创新动能,感受到“红绿融合”的生动实践,昔日深山中的革命老山区,现在已变成一座人人向往的“仙都”。记者 林微微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