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聊聊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6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往“晴”深

深几许?到月底!

    6月26日,梅雨期姗姗离去,晴热天气迫不及待、劈头盖脸“扑”了上来。

    如此一往“晴”深,深几许?市气象台明确了:到6月底。

    A

    气象专家直呼:罕见

    6月24日14时到6月25日4时,我市“一口气”出现三轮强对流天气,强雷电、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集体出动”,就连市气象台“久经沙场”的气象专家都直呼:罕见!

    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普通市民看来可能都是一回事儿,可事实上,其中还是有很多“门道”——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虽然三轮强对流天气都是副热带高压和高空槽互相影响造成的,却表现为不同的对流风暴形式。

    第一轮强对流天气出现在6月24日14时到17时,为超级单体风暴。

    第二轮强对流天气出现在6月24日20时到23时,为飑线。

    第三轮强对流天气出现在6月25日0时到4时,为多单体风暴引发列车效应。

    是不是有种“每个字都看得懂,但排列组合起来,却看不懂”的节奏?

    一般来讲,对流系统可以分为孤立对流系统和带状对流系统。

    常见的孤立对流系统有普通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

    普通单体风暴水平尺度约十几千米,生命期约为半小时到一小时。简单来说,我们平时见得比较多的局地性的雷阵雨天气,就是普通单体风暴造成的。

    在环流、能量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命期短暂的对流单体会组成多单体风暴,并具有统一环流的雷暴系统。

    本次第三轮强对流天气就属于多单体风暴。

    有时,也会遇到生长、发育特别好的普通单体风暴,那么,它就有可能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长成超级单体风暴。

    超级单体风暴是指具有单一的特大垂直环流的巨大风暴云,直径达20千米-40千米以上,生命史达数小时以上,比普通单体风暴更巨大、更持久、天气更猛烈。

    也就是说,超级单体风暴会带来更猛烈的天气,比如冰雹、大风、强降水,就像本次第一轮强对流云团,就属于超级单体风暴。

    而超级单体风暴中的“王者”,甚至有可能带来龙卷风。

    孤立对流系统在合适的孕育环境下可以组织发展成带状对流系统或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其中就包括飑线。

    飑线是指长约几十至几百千米,宽约几十千米至两百千米,长宽比大于5:1的带状对流系统,可持续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本次第二轮强对流天气过程就属于飑线。飑线的出现,通常伴有大面积的大风。

    B

    晴热依旧占“C位”

    强对流天气在夏季虽然多发,但主角还是晴热天气。记者了解到,一直到6月30日,我市都将以晴热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在35℃的高温线附近来回“蹦跶”,最低气温则将稳定在26℃左右。

    虽然晴热占据了天气舞台的“C位”,但“红花终须绿叶配”,有两位“绿叶”,还是值得大家多留意两眼的:

    市气象台在6月26日发布大风警报,受低压发展和海上高压共同影响,6月26日中午到6月28日,我市沿海海面有7级-8级偏南大风。

    虽说大风的“主战场”不在市区,但市气象台在预报中也提到了,从6月26日开始到6月28日,市区风力也将增强到4级-5级。

    大风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其危害往往容易被忽视。大家在外出时还是要多加留意。

    此外,由于我市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午后雷阵雨依旧会局地出没。大家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记得要警惕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C

    都是副高“惹的祸”

    和常年比,今年的梅雨季感觉没啥“存在感”,出梅偏早9天,梅雨期偏少7天。

    这和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北抬有关,一下把主雨带“赶”到黄淮地区,同时带来了晴热天气。

    除了梅雨,夏天舞台上的很多“重头戏”,比如高温、暴雨、台风等,都是副热带高压“导演”的。

    副热带高压通常“蜗居”在西北太平洋上,每年五、六月开始“北上”;六月、七月抵达北纬20°左右,长江中下游等地陆续进入梅雨季;七月、八月继续“一路向北”,长江流域梅雨结束,进入晴热、少雨期。

    副热带高压通常“循规蹈矩”,但偶尔也会有“叛逆期”。比如1998年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就是它“赖着不走”的结果;2013年7月令人印象深刻的高温,则要怪它“来去一阵风”。

    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通常会是晴朗、少雨、无风的天气。如果当年的副热带高压足够强盛,甚至可能带来持续高温,甚至干旱。

    如果“不凑巧”,刚好处于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则很有可能遭遇降雨。尤其是副热带高压的北侧或西北侧,通常会是强降雨的集中区域。

    最令人“谈之色变”的台风,通常在副热带高压南侧的洋面上生成,并在它“牵引”下移动,它的位置、强弱,会给台风的移动路径产生重要影响。

    就像是为了证明自己“能文能武”,在进入7月后,副热带高压很有可能会带来另一出“大戏”。

    市气象台在6月26日发布的10天预报中也提到,7月1日起,受东南气流影响,我市将暂别晴热天气,转为多阵雨天气,最高气温也有望回落至29℃-32℃。

    D

    轮到“地栗糕”出手了

    果汁、奶茶当水喝,冰淇淋、甜品当饭吃……酷暑才冒头,多少人家里的“熊孩子”已经嗨翻了天?

    家里的老人已经看不下去了,赶紧露一手——从柜子里翻出平时烧菜勾芡用的山粉,放入凉水中化开;与此同时,一旁灶头上的锅里,开水已经“咕嘟咕嘟”冒泡。

    将化开的山粉倒入沸水中,同时用筷子顺时针搅拌,直到没有颗粒,成糊状。

    将山粉糊倒入盘子中,撒上一小包糖桂花,将盘子放入冰箱中。过几个小时再取出时,山粉糊已经凝结成冻,看上去QQ弹弹,让人很有食欲的样子。

    用勺子剜下几块放在碗里,浇上薄荷水、蜂蜜,一碗“透心凉,心飞扬”,不含防腐剂的甜品就做好了。

    忘了说,这份用最家常的食材做的甜品,有个大名,叫“地栗糕”,和“木莲冻”齐名,是老底子宁波人消暑纳凉的两大“神器”。

    除了山粉,用来做“地栗糕”的食材还有很多,比如藕粉、山药粉,它们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囤货;都很有饱腹感。

    等到“熊孩子”顶着滴滴答答往下流汗的“蒸笼头”放学回到家,吃上一碗“地栗糕”,消暑、垫肚子,一举两得。

    记者 石承承

    通讯员 郑梅迪 薛国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