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茂送(中)带领团队实施手术。 |
近日下午4点,刚结束一天的手术,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陈茂送赶到病区办公室,召开每周一次的科会,和同事们一起讨论最近的疑难病例、学习前沿技术。 一小时后,正准备收尾当天的工作,陈茂送突然接到一通来自某家县级人民医院的紧急电话:一位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需要紧急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病人转院风险太大,希望陈茂送前往手术。来不及吃晚饭,他又出发了…… 如此紧凑的安排让旁人看了直发怵,但陈茂送却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他一直觉得:能做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在他的带领下,该院神经外科团队在颅底肿瘤的内镜治疗、脑血管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神经重症患者的精准化治疗三个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也由此成为全市规模最大、亚专科设置最齐全的神经外科之一,综合诊疗水平位列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经鼻孔切除颅内肿瘤 完美进行颅底重建 并保留垂体内分泌功能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指挥”着人的一切活动。如果大脑生病了,想要在空间极其狭小、密布神经血管的大脑中成功安全去除病灶,而不对正常结构造成破坏,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排第2位。虽为良性肿瘤,但垂体瘤的生长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造成视力下降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导致脑积水而有生命危险。 治疗垂体瘤的手术方式很多,目前神经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已成为主要手术方式。作为全市第一批开展内镜下手术切除垂体瘤的神经外科医生,陈茂送亲历了技术的革新,对垂体腺瘤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几年来,46岁童女士(化名)时常头痛发作。更奇怪的是,她发现自己的样貌也发生了变化,似乎变丑了:鼻头变大、嘴唇变厚,就连她的手指、脚趾也变得粗大肥厚。 她在当地医院多次辗转就医,才被查出脑部有垂体瘤,并且生长激素高出正常值5倍。经过多方打听,她找到了陈茂送。 当时,童女士的垂体瘤已经有5厘米,不但压迫视神经,还到达大脑中央的第三脑室。更严重的是,垂体瘤还往两侧生长而把颈内动脉紧紧包绕。肿瘤的周围都是重要神经血管,任何一处损伤都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情况复杂,童女士更害怕手术“要在脑子里打洞”。陈茂送安慰她,现在的微创技术很成熟,完全不需要大动干戈在脑袋打洞,医生只需要通过鼻孔就能完成手术。 经过陈茂送团队全面的术前准备,童女士的手术如期进行。垂体瘤顺利全切,肿瘤周围重要的结构保护完好。但手术并未结束,后面还有同样重要的颅底重建。 由于垂体瘤的侵占已经将颅内部分组织移位,切除肿瘤后,很容易出现鼻腔和大脑相通的情况,容易造成颅内感染,所以良好的颅底重建至关重要。陈茂送在童女士的大腿“移植”了一小块脂肪,填塞入颅底部。之后,又进行带蒂鼻黏膜修补。最终,手术花了不到2小时就完成了。 由于进行了良好的颅底重建,术后常见的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完全没有出现。没多久,童女士的生长激素也恢复正常,且没有出现其他内分泌激素的紊乱,顺利康复出院。 他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 二度北上求学一心只为患者 1973年,陈茂送出生在台州三门的小村庄。见多了村里老人因为病痛得不到救治,陈茂送决心成为一名医生,帮病人消除病痛。十年寒窗,他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成为当地的第一位大学生。 带着村里奖励的千元奖金及寄托,陈茂送踏上漫漫求医路。1996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在各科轮转了一圈后,他发现自己对神经外科最感兴趣。这个科最具挑战,接手的几乎都是脑出血、脑外伤或脑肿瘤等急危重病人,不管哪一类疾病都会危及生命,对患者和家庭造成巨大打击。 那时,神经外科疾病的致死致残率很高,他几次到北京天坛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几家国内神经外科顶尖医院交流学习时发现,自身掌握的技术还十分有限。于是,他毅然决定脱产读研。 当时,他在宁波已经有了谈婚论嫁的女朋友,她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对于读研的决定,女友十分支持,鼓励他务必学有所成。就这样,陈茂送再次北上,来到国内外著名的神经外科中心——北京天坛医院求学。 读研的日子是清苦的,没有收入,他靠着积蓄及读研的奖学金,支撑3年的学习生活。难能可贵的是,贴心的女朋友省吃俭用,数次打钱过去,提醒他一定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业上。 年轻的陈茂送精力充沛,在手术室一待就是一整天,连续工作48小时都不觉得累。为了将北京专家的技术、技巧吃透,他斥“巨资”3000元买了台数码相机,这是他之前2个月的工资。他将手术画面、病案资料一一拍下,回去之后反复研究、操练,几乎成了科室里最拼的医生。 这段学习经历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扎实的前沿技术,更重要的是面对医学、面对患者的严谨。当时,一位年轻患者由于颅内肿瘤术后并发症,导致双目失明,彻底改变人生道路。陈茂送意识到,对于每个患者,很多时候只有一次最佳治疗机会,所以,即使技术再熟练,依然需要处处谨慎细致,尊重每一个生命。 如今,从三门小村庄走出来的陈茂送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村里的老乡生病了,总是第一时间找到他。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陈茂送都热情地接待这些被病痛折磨的老乡,尽心尽力地帮他们解决问题。 团队年门诊量、手术量均居全市前列 如今的陈茂送已经从一名优秀的青年医生成长为科室主任,带领着科室三个病区30余名医生齐头并进。同时,他也是神经医学中心主任,负责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统筹工作。 目前,该院两大院区均设有高级卒中中心。陈茂送专家团队深耕脑出血微创治疗领域,独立开展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和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大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患者后遗症明显减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团队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影像组学的脑出血微创治疗规范化体系建立及应用评价”中,入组病例数仅次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21年,陈茂送所在团队门诊量14751人次,收治住院病人近3069人次,共完成手术量2401例,无论是手术数量、手术种类、手术难度还是综合救治能力,均居全市前列,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未来,陈茂送将带领团队继续完善六个亚专业组:颅底外科和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性疾病、颅脑创伤、脊髓脊柱和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建设脑血管疾病和颅脑创伤诊治两大区域诊疗中心,以及颅底疾病、垂体腺瘤和胶质瘤三个专病中心。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张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