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岙村老街 |
 |
穿村而过的溪流 |
_b.jpg) |
马岙村俞氏宗祠(大宗祠) |
今年的梅雨季,好像是在猛烈的升温中戛然而止的。窗外知了撕心裂肺的呐喊,更觉得闷热。出了空调房间,更想念春雨连绵和绿树成荫的田野,此时只想躲进山里,泡进溪里。于是,干脆找了一天,放弃导航,顺着绿荫和溪流沿山路而行,寻找山中的“诗和远方”,也因此邂逅了山间的世外桃源——马岙。 发源山东 山中繁衍生息逾千年 宁海县深甽镇马岙村,地处宁海边陲,这里四面环山,缓坡绵延,在宁海、天台、新昌、奉化交界处。从县城出发,沿山路连续盘旋了近一小时。山中挺拔娟秀的竹林,掩映着空寂曲折的前路,也阻挡了大半的烈日,只在层层叠叠的缝隙中,留下斑驳的光影,穿行其中,竟有种“山中不知人间事”的错觉。 贴溪岸,过溪桥,瞧见山路延伸处,一座廊桥架于幽幽池潭上。有溪水潺潺流入潭中,然池潭依然平静如镜,倒映着山峦、屋舍,宁静而深邃。山上竹木叠翠,绿意葱茏,山下屋舍栉比,一溪穿村。这,便是马岙。 “马岙,曾用名马坡……现马姓已无,主居俞姓。《马坡俞氏宗谱》记载,俞仁厚(905—973)于后周显德四年(957)从剡东(新昌)五峰徙居于此。”这是《宁海地名志》对马岙的记录。 “发源于剡邑,溯本自青州”,村中最大的祠堂“唐刺史俞公家庙”匾额下方对联,一语道出了马岙“俞”氏的前世今生。根据《马坡俞氏宗谱》所述,俞氏七世祖珣公为剡邑令时,因见朝纲不振,北方动荡,遂接其父避乱于江南,从山东青州青社东杏迁到新昌五峰。至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俞氏九世祖仁厚公,仕“登闻鼓院判”,告老还乡后,看见马坡(马岙)风光秀美,环境幽静,是避乱世、养天年的世外桃源,且交通、商贸便利,遂由五峰迁居马坡,至此,马岙俞氏子孙开始在此繁衍生息,如今已逾千年。而马岙原有的马姓,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如今的马岙数村合并,拥有千户人家,老民舍簇拥挨挤,满眼瓦脊,新楼别墅多居边坡,依山而建,姿态万千别具一格。尚见信用社、供销社、商店、杂货店等模糊字样。 多处遗存 历史长河多辉煌 游走马岙,听山溪潺湲,空灵静谧,阡陌交通,俨然世外桃源。由于山高路远,加上村民善于保护,村内许多民宅保存完好,留下大宗祠、义祠、黄道街等多处遗存。 大宗祠,又名永思堂,为俞氏宗祠。坐落在马岙村中部,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顺治五年(1648)因俞抒素领导的“白头翁”起义,宗祠被清兵烧毁,康熙十九年(1680)于原址上重建。宣统二年(1910)遭火灾,民国元年(1911)族人推俞民承为经理筹款重建。宗祠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天井、仪门、戏台、正厅,雕刻精美,布局气派,气势恢弘,尤其戏台造型精致,匠心独运,四周飞檐如鸟,凌空欲飞,藻井形似漩涡,结构巧妙,工艺复杂。2006年5月,马岙俞氏宗祠古戏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马岙义祠,位于马岙东北面,坐北朝南,比大宗祠略小。形貌上虽不及大宗祠,但俞氏子孙口口相传的悲壮往事,让人荡气回肠。据马岙宗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方孝孺灭门事件殃及十族。马岙俞氏同方孝孺有世交之谊,相交甚笃,且族人俞尹彬曾拜师于方孝孺,故也在杀身之列。俞尹彬长兄俞尹璋爱弟心切,为救弟代为赴死。明万历年间,方孝孺案昭雪。为纪念俞尹璋之义举,明神宗委派榜眼、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右侍郎、“浙东十四子”之一的邵景尧撰写《尹璋府君义牌碑记》,为俞尹璋立碑传。 由大宗祠走出,北侧即为黄道街。老街不长,由长条大石铺就。据宗谱所述,南宋时,马岙族人俞极宗官拜殿前将军,功勋卓著。年迈还乡时,皇帝赐他诸多金银财宝及马匹、丝绸等物,并特许他在老家建楼立碑,并以銮驾护送,荣归故里。俞极宗荣归家后,奉旨凿石铺设黄道街,街前建寿牌楼一座,内奉皇上圣牌,仿制銮驾一副,朔望朝拜,敬仰皇恩。自此,这条36米长的黄道街名扬天下,有“文官下轿,武官落马”之说。然而这一马岙辉煌毁于清顺治五年清兵之战火,只有石铺黄道街完好地保存至今。 源远流长 千年古村融入现代文明 隐于高山之中的小小村落,却有如此多的历史遗存,令人感慨。然而与村民随意攀谈间,得知这里还有一本由宋代保存至今的“族宝”《金字谱》、一张由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的“国务院奖状”,更给这个古朴清丽的千年古村添了一抹神秘和厚重。 据说宋德祐元年(1275),开庆元进士,曾任兵部尚书、大理寺少卿的马岙俞氏20世孙俞公淅,以采用广漆调和金粉成泥配料,亲手书写《金字譜》,记载了光宅元年(684)至宋德祐元年间,共590余年的马岙俞氏历史。此谱共72页,世系脉络清晰,准确性好,是最早的俞氏宗谱,可供江、浙、沪、赣、闽、皖、豫等地俞氏分支索骥,找到自己祖根。马岙人视其为镇村之宝,并汲取为勤学取仕、光宗耀祖的精神动力。谱中记录:历代俞氏科甲仕官多达130人,其中进士10人,善人、义士、孝子不胜枚举,人才辈出远近闻名。 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的“国务院奖状”则与马岙近年的发展有关。马岙村自古产茶,前山岭的梅树梢路廊的茶叶远近闻名,现代出名的是望海茶。1958年,深甽公社马岙大队俞岳兴等8人,离家登上望海岗,开辟高山茶园,成为先进单位,国务院授予马岙大队为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于是周恩来总理签发的这张奖状,成了马岙的珍藏文物。 如今的马岙村,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把农业、工商业、运输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古戏台、古建筑等人文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也更见力度。2016年,马岙村跻身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行列,2017年荣膺浙江省传统文化村落。千年古村融入现代文明,璀璨不减,芳华尽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