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7月12日 星期二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84岁老人7年守着爱心茶室

晚报征集“清凉驿站”
您愿意加入我们吗?

邵宝娣与来爱心茶室歇脚的环卫工人聊天。

    爱心茶室开了已7年

    环卫工人不好意思来,她就追到马路上拉人

    爱心茶室位于鄞州区桃源街和王隘南路路口,虽然只有13平方米大小,但对附近的环卫工人来说,这却是他们温馨的港湾。

    “快,吃点饼干,赶紧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环卫工人李增玲接过邵宝娣递来的饼干,想起身去接杯水,却被邵宝娣老人一把摁在了椅子上。没一会,老人把装满了水的杯子送到李增玲手上,眼里满是慈爱。“这几天气温越来越高了,你在大马路上工作,可要注意别中暑啊。”

    爱心茶室里放着五六把椅子,冰箱、饮水机、微波炉等一应俱全。洗手台旁边放着十几个水杯,每个水杯上都贴着名字,这是老人给附近的环卫工人准备的专属水杯。桌上放着6大箱饼干,老人每月都会自掏腰包采购。

    “小张今天怎么还没来,我得给他打个电话!”谁来过茶室,谁当天没来,老人心里门清。

    “小张,快来喝口水,歇一歇!”“小吴,你今天怎么还不来?我等着你!”电话簿里,密密麻麻记录着附近环卫工人的名字和电话。如果有人没来,她就一个个打电话去催。

    “我们一般从早上5点开始工作,要忙到傍晚5点。中间休息的时候,邵阿姨会招呼我们到茶室歇歇脚。”张德权在兴宁路附近做了七八年环卫工人,对这间茶室再熟悉不过了。

    张德权说,起初,面对老人的热情招呼,他有些不好意思进屋。老人索性端着水杯、拿着饼干追在后面,“连拖带拽”把他拉进爱心茶室。“有时候,阿姨还会特意带上饼干来找我们,实在过意不去!”

    “茶室刚开的时候,他们都不好意思来,只能我一个个‘请进门’,现在大家都习惯了,把这里当成家了。”看着大家在茶室惬意地聊天,老人嘴角带着笑意。

    搬了家也要守着茶室

    坐1小时公交车,只为茶室每天准时开门

    爱心茶室的前身是邵宝娣打理的公益理疗站。2009年,社区买了一台理疗仪,但没人会用。邵宝娣就自学,学成后免费给附近的居民做理疗。不久后,邵宝娣动了心脏手术,理疗工作被迫中断。2015年,理疗站改成了爱心茶室,一直开到现在。

    “很多环卫工人都来自外地,每天起早贪黑的,很辛苦,我很心疼他们。”老人说,开爱心茶室就是想给附近的环卫工人歇歇脚,慢慢地,附近的装修工人、建筑工人也来了。“只要看到有露天作业的人,我都会把他们拉进茶室,歇歇脚。”

    因老伴去世,去年7月,邵宝娣从日月星城社区搬到了波波城,但茶室的“生意”却一天都没有落下。去年,她每天辗转两趟公交车,花费1小时从住的地方来到日月星城,只为了让茶室每日准时“营业”。附近居民劝她,路远,就别来了,但老人却很坚持。今年,女儿担心邵宝娣坐公交车危险,就每天开车送到茶室,到点了再接回去。

    “茶室就像我的另一个家,每天不过来,心里就惦记。”老人说。

    家人的支持,让邵宝娣打理起茶室来更加得心应手。天气热,茶室里的桶装水消耗得快,每个月还要到批发市场买饼干……这些跑腿的事情都是邵宝娣的女儿在办。

    夏天供应绿豆汤、冬天喝腊八粥、端午吃碱水粽、中秋节吃月饼……小小茶室,一年四季都上演着家的温馨。

    这份心意,让很多环卫工人感受到了异乡的温暖。“我们出门在外,家人都在老家,感觉她就像我们的老母亲,经常对我们嘘寒问暖。这几天天热了,她就提醒我们注意防暑……”李增玲不知道如何感谢老人,前两年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感谢老人。

    “助人为乐,大爱至善”“无私奉献,关爱环卫”……顺着李增玲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茶室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锦旗,有11面,都是这些年环卫工人送的。

    面对这些赞扬,邵宝娣老人却摆摆手。“这就是举手之劳,只要我身体允许,这个茶室就不会关!”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陈思燕 通讯员 郑瑶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