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安会馆。记者 胡龙召 摄 |
|
宁波三江口自古繁华。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点城市,宁波以拥江揽湖滨海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数千年生生不息的商贸传统和海洋文化,被誉为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活化石”。 如今,宁波着力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在海丝遗产活化利用、海丝文化发展传承等方面不遗余力,主办首届海洋旅游发展大会,更是体现了宁波服务国家战略、提振发展的信心与担当。 从商品贸易到文化交流 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宁波与世界的沟通和交流从未停止。 从地理位置来说,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从古老的明州港出发,船舶一路向东,可以到达日本列岛,向东北方向,可以到达朝鲜半岛,向南可远航到南洋、西洋等地区。 “港通天下”的宁波,同时还是大运河南端出海口,兼具河海联运、接轨内外贸易的黄金水道与优良港埠。如此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宁波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枢纽,同时,也是世界货品进入中国的大门。 除了物品的交流,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更承担着技术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职能。一批批身怀绝技的宁波匠人远渡重洋,向世界展示古时“宁波制造”的魅力;宋、元、明时期,前后有32批日僧到宁波天童寺参禅、求法,11批中国僧人赴日弘法、传教,不少日本遣明使,入明后与宁波文士密切交流,切磋书画艺术与文化习俗;明末学者朱舜水东渡日本,在长崎等地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受到日本朝野人士推崇,被日本尊为“胜国宾师”,以“舜水学”为宗旨的“江户学派”,深深地影响了明治维新…… 宁波至今留存了大量海丝遗址遗迹,是名副其实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活化石”。经调查,宁波现存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67处,除了物质遗存外,还形成了包括民俗传说、传统戏剧曲艺、手工技艺等在内的一系列地域特色鲜明、区域影响力显著的“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至今也保存着很多“宁波印记”。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的统筹领导、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的专业指导和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宁波着力构建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长效机制,颁布实施了《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办法》,从法律法规上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对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不断深化研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遗产陈列展陈体系,有效整合资源,开展了各类宣传推广活动,加大传播力度,为宁波海丝“引流”…… 海丝遗产活化利用,海丝文化发展传承 我们还能做得更多 在科学保护“海丝”遗产的基础上,宁波在活化利用、传承发展“海丝”文化上,还能做些什么? 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旅游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勇军认为,首先,宁波要健全多元的海丝文化保护传承机制,不仅要系统组织开展海丝文化资源普查研究,把握海丝文化精髓、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还要加强与海丝文化发展史上其他重要国家、地区的合作,借助重大节会和对外文化交流阵地,扩大海丝文化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 其次,要建立多元公众参与机制,让海丝文化真正融入大众生活。可以鼓励成立相关的群众性组织,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打造一批彰显海丝文化、体现宁波特色的地标建筑和融媒体传播矩阵,推动海丝文化有表述、有展示、有遗址,可见、可感、可传承,持续扩大海丝文化的影响力和穿透力,推动海丝文化走出去。 苏勇军还特别从文旅发展的角度进行建议,他认为,宁波可以建设多元的海丝文化与旅游产品体系。一方面,以海丝文化为核心,打造综合性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宁波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例如,将海丝文化与会展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形式相结合,打造海丝特色的文旅融合新潮流、新产业;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丝文化品牌,建设动漫创意文化产业集群等;另一方面,树立“文化+”“互联网+”理念,推动海丝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要素及体育、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入融合,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数字内容服务业等渗透性好、产业附加值高的行业。 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副院长张亮认为,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不仅仅在于文创产品延伸等的器物、符号层面,更重要的,是在弄清这些遗存的原本价值、对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所存在的意义之后,将这些遗存和文化与当下生产、生活、审美等多方面需求打通,与当前城市精神气质结合。 “宁波是唯一一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两大文化遗产交汇的城市,而大运河又通过隋唐运河系统,与陆上丝绸之路相连,换句话来说,宁波串起了海上和陆上两条丝绸之路。这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东亚文化发展当中,也是非常独特的。”张亮说,当我们将“古海丝”与当前城市的演变发展相结合,并且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提供启迪之时,就会有更多的底气去文化输出,也会以更多的文化交流形式,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传承海丝文化。 记者 王思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