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7月22日 星期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科医生、教师、厨师、营业员是高发人群

遗传与久站是两大原因 运动有利于预防

血管外科专家许中友做客名医大讲堂,科普静脉曲张

血管外科专家许中友(左)做客名医大讲堂。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成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超过1.2亿人患有此病。

    静脉曲张是如何形成的?不痛不痒要治疗吗?为何腿上的疾病最后会发展成肺栓塞危及生命?网上很火的治疗静脉曲张的压力袜又该如何选择?

    昨天下午,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鄞州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许中友做客甬上名医大讲堂,围绕着静脉曲张的预防和治疗为观众进行了科普。

    除了遗传与久站

    肥胖、怀孕等 也可能导致静脉曲张

    据许中友介绍,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成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20%以上。但静脉曲张刚发生时往往不痛不痒,毫无症状,因此不受重视,患者容易一拖再拖,犹如“温水煮青蛙”般,进而发展成水肿、色素沉着、严重淤积性皮炎、静脉血栓或者溃疡也称“老烂腿”,才病急乱投医,此时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和治疗手段。

    通俗地讲,人的任何一个肢体都有动脉和静脉两套系统,动脉的作用是将心脏的血液输送至肢体,而静脉则负责将代谢过的血液运送回心脏。因此,人类的下肢静脉里多了个叫“瓣膜”的组织,是一个单向开放的“阀门”,其作用是防止静脉血液倒流,来保证人体在直立情况下,克服重力作用把静脉血运输回心脏。

    但当一些因素破坏了瓣膜的功能导致静脉返流,造成下肢静脉压力骤增,静脉发生迂曲扩张,这就是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

    “静脉曲张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许中友在直播上说了这样一组数据,当父母双方都患此病时,子女患静脉曲张的风险为90%;如果父母只有一方有静脉曲张,则男性子女发病率为25%,女性为62%。

    他提到,长期站立工作是静脉曲张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厨师、超市服务员、理发师以及外科医生等,静脉曲张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同时,长时间久坐不运动,缺乏小腿肌肉的收缩,容易导致下肢静脉持续性高压,所以白领的静脉曲张发病率也不低。“运动员的静脉曲张发病率极低,这也证明了运动的确有利于预防静脉曲张。”许中友说。

    另外,肥胖、怀孕、腹水、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便秘都可能引起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可能引发静脉血栓

    一旦脱落会造成致命性肺栓塞

    根据病情程度,静脉曲张分为C0—C6期,其中C0-C2期通俗意义上被认为“早期”,除肉眼可见的静脉曲张或毛细血管扩张外,一般无任何不适症状。

    从C3期起就是“中晚期”,开始出现不适症状:C3静脉曲张合并下肢水肿、抽筋等;而C4除了静脉曲张外,还有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皮肤纤维硬化,直至C5、C6期出现下肢溃疡,俗称“老烂腿”。

    许主任提到他在门诊中常见的一个误区,早期的下肢静脉曲张除了影响美观,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者都认为不痛不痒,不需要治疗。但下肢静脉曲张若不经任何治疗干预,疾病的进展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包括严重的淤积性皮炎、下肢溃疡、出血、静脉血栓等。

    “尤其是静脉血栓,需要引起重视。”许中友强调,当血液在迂曲、球状静脉里流动,会造成血液动力学的紊乱,极易形成血栓,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疼痛,有时候局部的血栓会脱落,进入肺动脉造成致命性肺栓塞,危及生命。

    药物治疗或弹力袜治疗

    都只能起到延缓病情进展作用

    许中友在直播中介绍,目前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泡沫硬化剂注射以及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中除了药物治疗,还包括弹力袜加压治疗。这是一种比较受推荐的治疗方式,可起到预防以及延缓进展的作用。

    弹力袜的疗效主要是看压力大小,预防型的弹力袜为1级低压,治疗型的弹力袜压力为2级中压。

    许中友提醒大家,弹力袜的选择需配合肢体的大小直径,应根据疗效需求和肢体的粗细,去专业药店测量选购。“现在网上有很多购买的渠道,但我们都不建议,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

    但无论药物治疗或是弹力袜加压治疗,都只能起到延缓静脉曲张进展的作用。

    对于早中期静脉曲张患者而言,只需注射一针泡沫硬化剂即可见效。“无需麻醉、开刀,注射完半小时内就可下床,没有不适的话就可以回家了。”许中友说。

    “经过我们的治疗,复发率仅为2%,但患者有没有按照医生说的做也很重要。”许中友说,患者要严格遵循专科医生的医嘱,术后尽量避免长期站立,多抬高肢体,如若因工作性质无法避免长期站立,则必须配合长时间的弹力袜加压治疗。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郑瑜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