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0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闲置为
闲适
变零散为
灵动

“鄞州创意” 让更多闲置空间 活起来、靓起来

改造后的首南体育公园。

湾底公园改造后成为向日葵“金色花海”。 胡龙召 摄

    城市的美与活力不只体现在高楼大厦、宽阔街道、璀璨灯光,它还蕴含在每一处街景掠影、每一条林荫小径、每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角落。

    近年来,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挖掘街头巷尾碎片空间,打造兼容烟火与静谧的“口袋公园”;梳理整合各类零碎闲置地块,打造好看实用的农耕研学、科普互动基地;唤醒盘活“脏乱差”桥下空间,打造活力动感的嵌入式体育公园,努力推动城市空间由闲置变闲适、由零散变灵动。截至目前,该局在鄞州中心城区累计推出公共空间“口袋公园”4个、设立各类园林科普研学基地2处、改造桥下体育公园3个。

    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盛夏,行驶经过沧海路与首南路交叉口的市民欣喜地发现,原先略显枯燥的沿路景观已被连绵的向日葵“金色花海”所取代,为夏日增添了几分蓬勃与生机。

    就在今年年初,这个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地块内,除部分区域用作苗木移植用地外,仍基本处于环境杂乱、荒废闲置状态。3月起,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部门对该地块进行渐进式开发改造,快速完成了地块内杂物清理、地形整理、园路新建、出入口打造、乔木移植、观赏类经济作物(向日葵)播种等工作。并结合地块地理位置、公园形态特点,为其取名为“湾底郊野公园”,在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区域环境的同时,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到了“诗与远方”。

    这样的尝试还有很多,位于朝晖路朝晖桥西南侧园林移植苗圃,曾因靠近马路与居住区,一度成为白色垃圾“聚集点”。2021年,该局园林部门在原乔木点位基础上进行适当补种,并融入景墙、休息座凳、健身设施,用空间上的“曲线分割”手法,打造了一处兼顾赏景和游憩功能的“年轮”主题口袋公园。还有环境问题长期反复、曾被评为宁波市“最差绿地”备选的鄞州区老年公寓东侧地块,经过梳理改造后,增设了散步、休闲、健身设施,为老年乐园内居住人员以及周边市民健身锻炼提供了极大便利。

    今年,该局园林部门将进一步梳理挖掘道路交叉节点闲置空间,开展悦盛桥口袋公园,江东南路卧彩河旁、江厦桥北侧甬小园等绿色新空间建设,塑造更加完善的街头公园绿化体系。将更多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实的转角微景观呈现在市民面前。

    设在城市中的“植物课堂”

    今年5月,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部门利用九曲河两岸1.6万平方米闲置耕地,打造九曲河农耕研学园,并计划持续推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系列主题活动,目前已有1200人次参与农耕体验活动。

    尤其是在“双减”号召下,园林部门更是与鄞州高级中学、善园基金会等联合举办“农耕研学”主题户外劳动实践课,让孩子们能够撸起袖管、挽起裤腿,真正置身于田间地头,学习农耕知识、体验劳作辛勤。这一融合公园形态与农耕场所、研学基地的新型场景空间,使原先的闲置地块成为城市中难能可贵的研学实践基地,不仅展现了园林部门打造“公园城市”建设的决心,也打开了闲置地块利用的新思路。

    当然,闲置地块利用不只是机械地“用”起来,还应充分结合周边环境特色、功能定位,让它们真正活起来、靓起来。园林部门也将这一理念延伸至了道路两侧景观提升、公园内部提升等工作中。通过排查中心城区道路两侧、公园内部地块使用情况,梳理出一系列使用率不高、特色欠鲜明的“闲置地块”,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景观。

    如升级四明中路中间绿化带,并结合热力管道铺设情况,将其打造成为极具江南特色的旱溪花境;在鄞州公园(一期)、鄞州公园(二期)、院士公园等地开辟专门区域,将低效绿地转化成为郁金香园、梅园、紫薇园等特色“园中园”,成为应季“网红”打卡点;利用鄞州公园二期空地,专门打造水蜜桃种植采摘园,并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增强园林工作的互动性与趣味性……通过挖掘地块价值、拓展强化功能拓展、景观重塑,让闲置耕地更具现绿意、更具生机,既赋予空间更多功能与内涵,也让市民拥有更多“转角见美”的惊喜。

    桥下空间亦可风景无限

    今年4月,位于宁波绕城高速(天童南路-宁南南路段)桥下的首南体育公园完工亮相,这是鄞州区继潘火体育公园、福庆体育公园后,第三个采用“以用代管”模式打造的桥下空间嵌入式体育公园。

    曾几何时,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桥下空间闲置、环境乱象反复、养管成本高昂,找不到破解之法;另一方面,优质健身空间稀缺难觅,居民长期困惑于“健身去哪儿”?如何兼顾城市面貌改善与空间高效利用,成为许多城市亟待破解的治理难题。对此,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部门以潘火高架桥下空间为试点,采用“以用代管”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本,并通过制度化运行,督促企业、市政部门各司其职,努力推动城市消极空间向积极空间有益转化,成为“创意点亮城市”的样板案例。

    在这一可学习、可复制的模式之下,环城南路跨铁路桥桥下的福庆体育公园、宁波绕城高速(天童南路-宁南南路段)桥下的首南体育公园相继亮相,越来越多“沉睡”中的桥下空间逐渐“苏醒”。目前,这3处桥下体育公园日人流量约有450人次,年人流量达16万人次,实现良性运维。

    此外,该局针对不同桥下空间特点,探索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整合利用方式,如以街道牵头、业主出资、物业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后期监管为模式,将桑田南路立交桥下空间改造成临时停车场,新增车位100余个,解决东湖花园小区停车难问题;以澄浪桥(永达路和江东南路交叉口)桥下空间为试点,利用废弃木屑、彩色树皮,再辅以麦冬点缀,因地制宜“绘制”各种图案,打造别具一格的木趣空间,既解决了桥下空间灌木生长不良问题,也丰富了城市景观,从而最大限度释放桥下空间。

    精工细作方能绘就城市画卷。关于如何用活用好城市“剩余边角”的尝试,也在不断地摸索与总结之中,空间之中蕴含更多“城市之美”,让所见之处皆为风景。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李佳静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