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中“顶梁柱” 摔成植物人

“康复+亲情”
创造奇迹

如今,老张(左)能扶着栏杆缓慢行走。

    “加油,再转个身我们就走了10趟了。”近日,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康复病房里,今年50岁的老张手扶两边的扶手,在2米长的走路训练器上艰难行走。受伤前几步就能迈过的距离,如今他走一趟要花几分钟。不过在家人看来,这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了,毕竟3个月前,老张刚到病房时还是个昏迷3个多月的“植物人”。

    从2楼摔到地上脑部受伤

    受伤前,老张是家里的“顶梁柱”。今年春节,老张到奉化一家建筑工地做混凝土浇筑工作,不幸从2楼重重摔到了地上。因为是脑部受伤,送医后一直昏迷不醒,当地医院联合宁波市的脑外科专家,以最快的速度在当地完成了第一次开颅手术。历时6小时的手术,老张颅内的积血被顺利清除,脑疝得到了控制。

    然而在ICU经过2个月的治疗,老张仍旧处于昏迷状态,并且还出现了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反复癫痫等症状。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外伤后脑积水,经过评估需要再次手术做脑室分流。于是当地医院邀请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周巍主任医师会诊后,进行了第二次开颅手术。术后老张依然昏迷不醒,当地医院尝试了各种促醒方法,包括高压氧、针灸、营养神经等,但都没有效果。

    距离老张发生意外已经3个月了,家人们万分焦急,担心老张再也醒不过来。此时,康复成了老张一家最后的希望,邀请市二院康复科郭旭主任会诊后,今年4月2日,昏迷中的老张被送进了市二院康复中心。

    入院时,老张处于典型的植物状态: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有睡眠-觉醒周期;不能理解或表达语言;自动睁眼或刺激下睁眼;可有无目的性的眼球跟踪运动……通常3个月以上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被称为“植物人”。

    康复3个月后终于能走了

    针对老张的病情,郭旭主任的康复团队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精准康复治疗方案:中枢刺激、醒脑开窍针法、运动康复、吞咽障碍康复……一系列关键性治疗用上之后,老张的情况很快有了变化。入院一段时间后,医生发现他自己用手做了一个拉裤子的动作,这让医生看到了希望,家人也十分惊喜。很快老张就能够根据医生的指令完成睁眼、抬手、指鼻等动作,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明显恢复,可以确认脱离了植物状态。

    2022年5月2日,郭旭让老张妈妈通过微信视频和儿子远程见面。当手机屏幕上出现张妈妈面孔的那一瞬间,老张的泪水夺眶而出,面部肌肉剧烈扭曲、抽搐,伴随着张妈妈的呼唤,老张嘴巴长得很大,似乎要说些什么……看到亲情的力量,郭旭特意安排老张爱人一起来康复科护理老张。

    果然,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老张一天天有了变化:入院一个月,可以脱离吸氧,坐轮椅;一个多月后,他已经能在爱人帮助下坐在床边,跃跃欲试地想下床站立;康复两个月后,他能辅助站立了。如今,老张已经能在辅助步道上行走,一天能走上几十米。

    “老张要想生活自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坚持就有希望。”郭旭说,老张康复的奇迹是医护人员和家人一起创造的,家人的不放弃加上医护人员的努力,相信老张的未来会更好。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郑轲 文/摄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