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上医学之星” 系列报道·泌尿外科篇 在宁波,泌尿外科是个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走过60余年的风雨。近十几年来,学科发展进入快车道,哪怕是泌尿系肿瘤和肾脏移植这类高精尖技术都驾轻就熟。今天介绍的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泌尿外科专家,深耕各自领域颇有建树,不仅获得了业内“大拿”的肯定,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口碑。 严泽军 42岁 主任医师 专攻泌尿系肿瘤 机器人相助如虎添翼 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严泽军的电脑里,有一张他最喜欢的图片,上面写着:“什么人最快乐?经过千辛万苦将肿瘤切除的外科医生。”这是一家杂志社做的一个调查结果,排在第一的恰好也是严泽军的答案。这位与肿瘤斗争了近15年的泌尿外科专家,愈战愈勇,其带领的团队在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的综合治疗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膀胱癌手术量更是稳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 严泽军刚参加工作时,宁波泌尿外科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留不住本地病人。那时候,他每个月要打好几张转院证明。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将他的士气打倒,在该院程跃主任和蒋军辉副院长的指导下,他一边继续深造,到上海交通大学做博士后、到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进修,一边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微创技术,最终将自己的亚专科定位为代表着学科综合实力的肿瘤方向。 膀胱癌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最高。这4年来,62岁的林大伯接连4次被查出膀胱癌。严泽军用电切的方式将肿瘤切除,尽量保留膀胱原有的功能。然而不久前,林大伯在复查中再次被查出肿瘤复发,这次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浸润性膀胱癌,需要切除膀胱。众所周知,膀胱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要想将肿瘤切除干净,又要保留相对正常的性功能和控尿功能,非常考验医生的水平。 而在这次手术中,严泽军多了一员“猛将”——一院引进的宁波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机器人的辅助操作下,肿瘤被精准切除。随后,严泽军截取了一段患者的肠道进行膀胱再造。从新膀胱塑形,到把新膀胱放入盆腔与输尿管、尿道吻合,恢复它的控尿功能,每一步都包含着精密而复杂的操作。 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也比以往节省了1个半小时。膀胱癌根治和新膀胱再造这台检验着学科水平的标志性手术,严泽军团队早已驾轻就熟。近半年来,宁波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肿瘤团队已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操作完成了将近200例手术,其中三、四类手术占比为100%。 张曙伟 44岁 主任医师 宁波肾脏移植事业的见证者 感恩于器官捐献者的大爱和无私,亦感动于移植受者的坚强和勇敢,身为一名肾脏移植专家,鄞州区第二医院副院长、肾移植中心执行主任张曙伟,在20年间见证了宁波肾脏移植事业的发展、突破与壮大。他所在的鄞州二院肾移植团队,已开展了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及夫妻间肾移植等多项高难度肾移植技术。 自2011年12月成功开展宁波市第一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简称DCD) 及DCD 供肾肾脏移植手术以来,张曙伟带领团队已累计实施DCD肾脏移植超过350例次,移植肾脏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达到96.29%、95.16%、92.25%。 回想起来,张曙伟的移植生涯是从挨个动员血透患者接受手术开始的。尿毒症患者要想维持生命,必须维持透析或者选择肾移植。而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相对较差,移植无疑是更好的出路。然而早年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尽管肾源供大于求,但肾移植手术却并未普及。 “移植手术成功后,生活质量和健康人群没有两样,可以工作、赚钱,甚至生小孩,这样的日子才有盼头啊。”张曙伟和医护团队发自肺腑的鼓励和指引,让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从此开启新的人生。 日积月累,张曙伟从手术台上的小助手成长为一名经验老到的主刀医生。为了全面推动器官捐献工作,张曙伟带领团队前往全市各家医院进行协调,从分管院长到ICU护士,层层分享捐献经验,完善捐献流程。如今,鄞州二院肾脏移植团队的手术量稳居全市第一。 2019年,肾移植手术又迎来开创性进展,鄞州二院重新获得活体肾移植资质,张曙伟在当年就成功开展两例活体肾移植手术。活体肾移植的难点在于:既要让肾脏在受者体内成功运作,又要保障供者安全,这意味着对医生有着双重考验。在3D腹腔镜技术的加持下,手术视野更佳,让张曙伟的操作更为精准,微小的创口对患者的恢复也十分有利。迄今为止,他的活体肾移植的手术成功率仍保持在100%。 同时,张曙伟和团队十分重视移植术后管理,包括抗感染、抗排异等。目前,DCD肾移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最初的40%降到20%左右。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陈静娜 谢美君 文/摄 ■“甬上医学之星” 系列报道·神经内科篇 韩锟 47岁 主任医师 他擅长从细微变化中 找到诊断疑难疾病的线索 在神经内科门诊常常会见到各种疑难杂症的患者,神经内科医生也因此被称为医生里的“福尔摩斯”。从医18年,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韩锟经常通过仔细观察、科学分析,从看似漫无头绪的复杂表现中,捕捉到疾病诊断的蛛丝马迹。 一位60岁的男子平时身体挺好,原本打算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的他,莫名出现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双下肢无力的情况,被紧急送进了医院。转了好几个医院的多个科室,患者的疾病都没有得到诊断,且情况越来越严重,一家人心急如焚。 有医生怀疑他患的是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因为不论从患者表现还是体征、影像检查结果都高度符合。但韩锟发现,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增高,是正常值的10倍,这引起了他的注意。进一步追问患者病史,发现他退休后成了素食者。韩锟由此怀疑,患者可能是因为特殊饮食导致的一种代谢疾病。进一步筛查相关指标,确认患者果然是患了一种少见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伴甲基丙二酸血症,长期素食导致缺乏维生素B12是主要原因。最后,通过注射维生素B12,患者的症状得以快速缓解,笼罩在一家人心头的愁云也烟消云散。 韩锟本科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了解剖老师,专门研究神经解剖。两年后,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了调整,选择神经内科专业继续深造,计划转行临床医生。“因为神经内科是所有学科里比较难的,而我又有神经解剖基础,做神经内科医生会更加得心应手。” 2004年硕士毕业后,韩锟来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 2019年底,韩锟来到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两年多来,凭借自己多年所学造福了不少宁波患者。 一位20多岁的男患者,因为突发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还伴有抑郁、焦虑症状,辗转求医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次,因为患者病情反复,请韩锟会诊,他发现患者的影像片上小脑部分存在异常,符合一种遗传代谢病的特点。他追问患者的家族史,最终确诊患者患的就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虽然这种疾病不能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和饮食加以控制。他的诊断也为患者摘掉了精神病的帽子,患者家人十分感激。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郑轲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