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1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蝉鸣声中过夏天

□李敏

    高桐深密间幽篁,乳燕声稀夏日长。这个夏天真的像古诗里所描写的,炎热而又格外漫长。窗外,一阵阵蝉鸣袭来,忽远忽近,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时而飘忽灵动。

    记不清第一声蝉鸣是从哪天开始的,似乎在不经意间,蝉用悠扬的歌声,欢快地叩开了夏天的大门,奏响了炎热的号角,以极大的热情与魔力占据了整个夏日。

    蝉鸣声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那时候,蝉对孩子们而言不仅仅是夏天的玩伴,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诱惑”。每当夜幕降临,小伙伴们便带上手电筒结伴去小树林抓金蝉——即蝉未脱壳的幼虫,洗干净,用油炒一下或拌上面粉蒸一下,吃起来那个香,远远胜过猪肉和鸡肉。

    夏天阵雨多,一场雨过后,泥土变得松软,仔细瞅一下,院子里会出现一些指甲盖大小的洞,那是金蝉耐不住寂寞想钻出来了。轻轻抠开洞口的泥土,伸一根手指进洞里,它就会用几根爪子抓住手指顺着被带出来。有时也会遇到聪明或害羞的金蝉,死活不肯上钩,这时候怎么办呢?答案是用水浇。水灌进洞里,金蝉透不过气来就会往洞口爬。我弟弟是捉蝉的能手,眼神好、点子多、会爬树,每天都能抓十几个。记得有一次弟弟遇到一只无论怎么引诱都不肯出洞的金蝉,又没有水可用,他急中生智,干脆就地取材,撒一泡尿把它给逼出来了。如今提起这些糗事,我们还笑话他。

    后来长大了,尽管知道蝉是害虫,却再也不忍心吃它。毕竟,蝉是一种多么可爱的小精灵,用不知疲倦的歌声点缀了一个又一个闷热而枯燥的夏天。尤其学了古诗词之后,对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因其餐风饮露,蝉在诗人笔下,自古就是高洁的象征。初唐诗人虞世南的《蝉》中写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蝉自喻,品格高洁,自信从容。“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过一首《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既是写蝉,更是写人,两者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报国之志未酬即身陷狱中的凄楚伤感之情。而著名诗人李商隐也写过一首《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借写蝉来寄托身世,警醒自己的处境。这三首诗堪称唐代“咏蝉”三绝,三人际遇不同,呈现出的气质也不一样,却又有相似的情感寄托。

    前几日下班回到家,儿子兴奋地拿一只瓶子给我看,原来爸爸带他在小区里抓到了一只刚出洞的金蝉,身上还带着新鲜的泥土。吃过晚饭后父子仨把它放在桌子上,兴奋地围着它,等待蜕变。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金蝉从背部开始慢慢鼓起,裂开。看它一点一点褪下土褐色的外套,换上了漂亮的淡绿色风衣,瞬间时尚多了,孩子们忍不住尖叫鼓掌。小心翼翼地把新生命放在手心里,刚出壳的肢体饱满而柔润,透明的翅膀细薄如纱,嘴巴像一根针状的吸管,两只水晶球一样圆圆而突出的黑色眼睛,孩子们爱不释手。

    我给他们讲蝉的一生,讲它在地下至少需要蛰伏三年,才有机会钻出地面,破壳而出飞上枝头唱歌。看似熬出头了,生命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孩子们听得不忍,便打开窗户将它放生了。当然,通过这堂生动的观摩课,孩子们收获颇丰,至少理解了“金蝉脱壳”和“薄如蝉翼”这两个成语的含义由来。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炎炎夏日里,停下忙碌的脚步,用心聆听蝉鸣声声,感悟“世间清景是微凉”,燥热的夏天便有了诗意荡漾般的内涵。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