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俩2012年在北京旅游时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
|
张耀娥给老伴调整胃管。 记者 薛曹盛 摄 |
有一种爱,叫生死相依。在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凌江社区繁裕三村,75岁的张耀娥日复一日照顾着80岁的老伴严友益。丈夫瘫痪卧床10年,妻子10年寸步不离。 “他是我的老伴,我不照顾他,谁来照顾他!”张耀娥的话很朴实。10年前,严友益突发脑溢血,从此一病不起。他手脚不能动弹,只能眨眨眼睛。然而哪怕只是一个眼神,张耀娥总能读懂。 10年来,严友益没有一处肌肉萎缩,不曾生过一块褥疮。有人说严友益娶了一个好老婆,可张耀娥总说,是自己嫁对了人。 1 白手起家,夫妻相伴走过54年 1968年,严友益和张耀娥经长辈介绍相识。“那时候他们家一穷二白,我看他为人忠厚老实,就认定他了。”说起与老伴相识相知的岁月,张耀娥的眼里满是爱意。 严友益早年丧父,全靠母亲一手拉扯大。张耀娥一家9个兄弟姊妹,生活拮据。两人当年结婚用的600元,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虽然日子过得艰辛,但夫妻俩从不喊苦。年轻时,严友益身强体壮,干得一手好农活,种毛豆、茭白、青菜、棉花,样样拿手。农作物收成后,张耀娥负责拉到市场售卖。回到家,夫妻俩又当起泥水工,婚后住的新房是他们一砖一瓦亲手盖起来的。 夫妻俩白手起家,一点点为幸福加码。他们住上了新房,拥有了前院和阳台,这在铜盆闸村严家自然村还是头一户;他们还是当地第一户用上缝纫机和自行车的人家。 采访时,记者在他们的床头柜上看到一张幸福的合影,这是10年前夫妻俩在北京旅游时拍的。照片里,张耀娥靠着长城城墙,笑得很灿烂,严友益则站在身后,一脸温柔。 没想到不幸却悄悄降临。2012年12月1日晚,夫妻俩照例跳完健身操回家,严友益在木桶里泡澡。“平时他20分钟还没泡好澡,我就会喊他。那天我实在太累就睡着了,3小时后醒来,发现出大事了。”清醒后的张耀娥冲到浴室一看,严友益双手耷拉在木桶边,怎么喊都没反应。她赶紧叫来了救护车。 送去医院时,严友益已经昏迷不醒,脑溢血情况比想象的更严重。医生说,手术风险很高,可能会直接死在手术台上。哪怕动了手术,最后也可能成为植物人。张耀娥选择了保守治疗,“我想好了,不管什么结果,都会陪着他!” 2 卖掉3套房,只为给丈夫治病 严友益整整昏迷了45天。醒来后全身瘫痪,只能眨眼睛,嘴里只能发出“额”的声音。 但张耀娥不肯放弃,带着严友益辗转去过很多医院。在李惠利医院住院三个月,在原解放军第113医院住院一个月,在博美康复医院住院一年半,在横溪金峨寺颐养院住院一年半……医院病房成了夫妻俩的家。那段时间里,张耀娥把拆迁所得的三套房都卖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带他去治病!” 在外奔波求医三年多,老伴的病没什么起色,张耀娥自己的体力也跟不上了。她决定把老伴接回家照顾。“请护工不便宜,儿女工作也不容易,我自己来照顾,能更精细一点。” 每天,张耀娥忙得像个陀螺。早晨5点,她就起床了,先给老伴喝上一杯水,再为他擦脸、刷牙、翻身。严友益不能自主进食,张耀娥就把一日三餐打成糊,一点点送进老伴的胃管。 “每天要给他按摩,起码3个小时,一天都不能落下。”为了防止老伴肌肉萎缩,她每天要给他做两次按摩。这些都是以前严友益住院时,她看着护工的手法偷学的。从头顶到脚底,她拍打着老伴身上不同的穴位。有时,还会撑开他的嘴巴,仔细地按摩他的舌头,防止硬化。严友益现在体重超过75公斤,一套翻身按摩下来,张耀娥早已汗流浃背。“都习惯了,只要他舒服就好。” 3 “这两年,你都被我养胖了” 就在张耀娥和记者聊着这些年夫妻俩走过的风风雨雨时,突然严友益的胃管滑落了。张耀娥急忙走到老伴身边,一阵操作后,胃管还是接不进去。“我们去医院看看,正好胃管和尿管每个月都要换一次,医生看过我就放心一点。”说完,她从柜子里拿出老伴的衬衫和西裤,贴心地为他换上。每次去医院,她都会为他穿戴整齐,梳好头发。 “这两年,你都被我养胖了!”张耀娥打趣地说。严友益嘴里发出“额”的声音,好像在回应,还眨了眨眼睛。“他这个表情,就说明听懂了!”平日里,张耀娥总喜欢和老伴说话,回忆以前谈恋爱时的趣事、聊聊年轻时干农活的场景。虽然严友益早已不能言语,但只要他眨眨眼,她便知道,这些话他听懂了。 张耀娥很庆幸,一双儿女都很孝顺,经常会搭把手,女儿帮父亲洗头,儿子给父亲翻身按摩。 年逾古稀,这样的悉心照顾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年2月4日,张耀娥因过度劳累昏倒,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结果一星期后又累倒了。但生病的第二天,她坚持起身,继续为老伴按摩。 “只要他在一天,我就会好好照顾他。”说这话的时候,张耀娥看着老伴,幸福而从容。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陈思燕 通讯员 张珂宁 卢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