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江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的“苦”花

苦苣苔

浙东长蒴苣苔

吊石苣苔

旋蒴苣苔

    □张海华  文/摄

    至今仍记忆犹新,我第一次见到苦苣苔科的野花,是在2013年的国庆假期。那天,我独自到温州瑞安市的一个森林公园玩,拍了不少蝴蝶,后来无意中在游步道旁见到一种奇特的野花:它长在看上去颇为贫瘠的岩壁上,叶子如粗糙的菜叶,边缘多锯齿;花朵呈长筒状,紫红色,多斑纹。一查才知道,它的名字叫浙皖粗筒苣苔,是苦苣苔科粗筒苣苔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当时我就觉得,苦苣苔科的野花,无论是花形还是“气质”,都和我以前见过的野花很不同。此后多年,我持续关注宁波野花,方知在本地有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非常少,只有6种。直到2022年7月底,我才终于把这6种野花全部拍到了,可以说相当不容易。

    无意中发现苦苣苔

    苦苣苔科植物的多数种类是草本,喜生于岩壁上,花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据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的最新数据,国内目前已发现的苦苣苔科植物已达808种(含变种)。它们大多分布于在以喀斯特地貌为特点的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等地。浙江省内分布的种类不多,只有20种。宁波的6种苦苣苔科植物分别是:苦苣苔、吊石苣苔、旋蒴苣苔、大花旋蒴苣苔、半蒴苣苔和浙东长蒴苣苔。

    我第一次知道“苦苣苔”这个名字时十分好奇:这类植物的口感很苦吗?实际上当然不是。问了别人,大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倒是最近在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网站上看到一篇科普文章,文中说:“苦苣苔科的中文名来源现在已很难考证……这个名字的由来,大概是因为‘苦苣苔’这种植物叶似苦苣菜,喜生石上苔藓间而得名吧。”这倒让我想起“白胸苦恶鸟”这个名字,这种常见水鸟并非“又苦又恶”,而是因其叫声类似“苦恶、苦恶”而得名罢了。

    苦苣苔(这里特指苦苣苔科的“科长”)在宁波境内非常罕见,原先只知道在宁海、奉化的个别地方分布。所幸,今年在海曙龙观乡的四明山高山上,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分布点。因此,苦苣苔是本地有分布的6种苦苣苔科植物中最不容易见到的。说来有趣,今年早春,在没有互通信息的情况下,林海伦老师和我在龙观的同一个地方发现了苦苣苔。当然,林老师比我更早发现。

    那天,我到龙观的高山上拍摄野花,无意中注意到那里的岩壁上有很多碧绿可爱的叶子,小的才如汤匙,大的已跟手掌相仿佛。这些叶子近似菜叶,皱巴巴的,每一枚叶子看上去是孤零零地“挂”在岩壁上;同时,不少叶子旁边还残留着去年的枯瘪的果实。我确定这是某一种苦苣苔科植物,但不知道是哪一种。这是因为,当时我压根不知道苦苣苔在宁波也有分布,因此没往这个方向想。后来,经花友白杨老师指点,方知这是苦苣苔。

    此后,我多次去那里跟踪拍摄,直到7月底,才终于看到了正处于花期的苦苣苔。那时候,其植株的叶子更大了,有的甚至远比手掌大。相对而言,低垂绽放的花儿却显得非常娇小,花冠为紫红色,花心处有橙色斑块。如此鲜艳的色彩搭配,估计对昆虫颇有吸引力,有利于它们前来帮助花儿授粉。苦苣苔的花序属于聚伞花序,其特点是,一丛花朵(或花苞)中,处于中央的花最先开放,然后渐及于两侧开放。因此,我看到的花,都是中间的已开放,而周边的尚为白色的花苞,而没有见到花团锦簇的模样。

    花不苦,还很美

    上面较详细地介绍了我最晚拍到的苦苣苔。接下来,限于篇幅,就简单介绍一下宁波的另外5种苦苣苔科野花。

    吊石苣苔别名“石吊兰”,是一种非常矮小的灌木,多生于溪流边阴湿的岩壁上,在宁波的山区还算常见,只不过没开花的时候无人会注意到罢了。其叶片暗绿色,革质(摸上去较硬),具明显的锯齿,通常3-4枚轮生,辨识度还是蛮高的。据我多年观察,在宁波,吊石苣苔的盛花期为7月底到8月上旬,花冠为长漏斗状,呈白色或淡淡的蓝紫色,内面具紫色条纹,清秀可人。也有的吊石苣苔附生于古树上。有一年8月初,在宁海西店的一个小山村里,我看到古老的枫杨树上挂满了吊石苣苔的花,十分壮观。

    旋蒴苣苔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宁波山区属于丹霞地貌的岩壁上不难见到。这种植物俗称“猫耳朵”,显然跟其叶子的特征有关:叶紧贴岩壁而生,呈莲座状,叶子近圆形,有很多白色柔毛,状如猫耳。旋蒴苣苔的花期较长,我曾经在5月上旬就看到有少量开花,然后到8月还能看到花,而盛花期似在六七月间。我非常喜欢旋蒴苣苔的花,其花冠为淡淡的蓝紫色,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把坚硬的岩石点缀得生机盎然。

    大花旋蒴苣苔亦为多年生草本,在宁波比旋蒴苣苔要少见,属于本地珍稀植物,花期在七八月间。幸运的话,在四明山的岩壁上,可同时见到大花旋蒴苣苔与旋蒴苣苔这两种“自带仙气”的野花。大花旋蒴苣苔的花朵的外形与旋蒴苣苔近似,但要大上一号,且具有更深的蓝色;其叶子则颇似菜叶,与旋蒴苣苔的叶子截然不同。作为典型的岩生植物,这两种旋蒴苣苔都有很强的耐旱能力,可以生存在干旱脱水的环境中,一旦遇水便能迅速复苏。

    浙东长蒴苣苔也是宁波的珍稀植物,是2020年才被发表的植物新种。早几年,这种植物被归类为温州长蒴苣苔的一个变种,故得名为“红花温州长蒴苣苔”。花色不同,是这两种长蒴苣苔最直观的区别所在:浙东长蒴苣苔的花为较淡的紫红色,而温州长蒴苣苔的花为白色。至于两者的叶子,则几乎完全一样,都接近圆形,边缘有较浅的锯齿。它们可谓花叶俱美。浙东长蒴苣苔生长在阴湿的岩壁上,那些地方人迹罕至。我有幸在宁波的3处沟谷中见过这种美丽而稀有的植物,前两个地方分别是在海曙与奉化的四明山中,另一个地方是在宁海的浙东大峡谷。浙东长蒴苣苔花期较早,在五六月间。

    最后一种,即别名“降龙草”的半蒴苣苔,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宁波算是较为易见的。据我所见,半蒴苣苔并不直接生于石壁上,而喜欢生于多岩石的阴湿环境。在龙观发现苦苣苔的那面断崖下方,就生长着好多半蒴苣苔。其叶子对生,很大,深绿色,近椭圆形,有光泽。半蒴苣苔的花期是宁波6种苦苣苔科植物中最晚的,通常要到8月底才开花,然后持续到9月,其花朵白色,长筒状。几年前,我虽然拍到过半蒴苣苔的花,但那次匆匆路过,没有拍好。等过段时间,花期到了,我再进山,好好拍一下。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