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人体的“生命源泉”,当负责运输养分的血液“变质”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身体每个细胞来说都是威胁。宁波血液科的起步不算早,但一直在迎头赶上。今天要介绍的4位血液科专家和他们的团队,一直引领着全市血液科发展的新方向,孜孜不倦地在血液病学的研究探索之路上不断奋进。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陈静娜 冯济业 文/摄 盛立霞 42岁 主任医师 亚专科建设 实现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难治且易复发。更头疼的是,因为是发生在淋巴系统的肿瘤,而淋巴系统遍布全身,除了头发和指甲外,身体的任何部位、器官,甚至包括心脏、大脑,都可能发生淋巴瘤,且表现形式千差万别,被称为“千面肿瘤”。 2014年,宁波市第一医院建立起全市首个血液科淋巴瘤亚专科。在负责人盛立霞的不断努力下,如今这个亚专科对淋巴瘤的诊治技术更为精进,在淋巴瘤专科人才培养上也颇具特色。 淋巴瘤和白血病一样,都属恶性血液肿瘤,但它不太为人们所熟知,许多患者及家属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到血液科就诊。盛立霞说了一组令人遗憾的数据:超过50%的淋巴瘤患者要经过多家医院多个科室的辗转才能得以确诊,43%的淋巴瘤患者曾经遭遇过误诊。 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当42岁的付女士(化名)被120送到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时,情况危急:血小板掉至个位数,血色素只有4克,白细胞严重超标。原来,她是一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半年前在宁波确诊后坚持前往上海治疗,但效果不佳。回家后,病情恶化。 盛立霞带领团队对付女士的病情进行评估后,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加强支持治疗配合靶向药。半个月后,付女士的各项指标逐渐好转,能下床走路了。两年多过去了,目前付女士病情控制得很好,还经常用自己的康复经历鼓励其他患友。 为了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确诊,不再让付女士这样的患者多走冤枉路,在盛立霞的组织下,该院血液科牵头在全院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引导在各个科室就诊的潜在淋巴瘤患者进行淋巴瘤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经过病理确诊后引导患者正确就医。同时,进行规范化诊疗及康复期随访,最终实现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 就在不久前,盛立霞团队的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工作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认可,通过专家组考评,获批成为全市唯一的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项目成员单位。 张萍 41岁 副主任医师 让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不再受限 在影视作品中,常有主人公因白血病发作不治身亡的情节。白血病真的是无法救治的绝症吗?宁波市第一医院血液科张萍副主任医师用她接手的病例数据表明,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白血病可以达到约70%的治愈率,即使是难治性白血病,也并非完全无计可施。 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移植前,首先要为患者找到合适供体,需进行HLA配型,10个位点全匹配,叫做全相合,一半匹配则为半相合。在血缘亲属中,只有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有25%的机会全相合。如果不匹配,就只能在中华骨髓库找到合适的供体。 在骨髓库配型成功的几率好比大海捞针,但病人的情况却等不起。张萍所在的血液科团队勇于尝试,用半相合技术解决了供体问题。半相合移植的供体条件以往局限于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半相合的范围也扩大到了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旁系亲戚。同时,团队学习国内外先进骨髓移植中心的最新方案,积极探索多种移植技术。 48岁的金先生(化名)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年,之前一直在上海治疗。医生告诉他,只有移植才能治好他的病,但父母年长、儿子又太小,骨髓库里更是没有合适的供体,只能边治边等。 几个月前,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家人就近将他送到了宁波市第一医院。张萍接诊后发现金先生已经发展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出了进行旁系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建议。 “上海医生都说没法移植,这样真的可以吗?”听到这个消息,金先生和家人十分意外。得知可以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家人性命,5个堂兄妹第一时间赶来配型。最终,堂哥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为金先生做移植风险不小,属于挽救性移植。旁系半相合风险高、易排异,对医生的水平和患者的意志都是考验。幸运的是,在张萍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移植成功。如今,金先生已经回到工作岗位。 2011年,张萍博士毕业刚工作时,科室只有2个移植仓,一年最多完成20例移植。到2016年,移植仓增加至7个,现在每年平均完成100例。 陆滢 47岁 主任医师 高龄老人也能进行 造血干细胞移植 从医26年,宁大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副院长、血液病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滢有着十分耀眼的履历:34岁,她担任宁波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37岁,晋升主任医师;40岁,被评为2015年宁波市科技领军拔尖人才第一层次;42岁,获得201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不久前,她又创下宁波血液肿瘤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年龄最大的纪录。 77岁的王阿姨大腿根痛得连路都走不了,经过活检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接受了陆滢制定的系统性化疗后,王阿姨走路不痛了,化验指标也恢复了正常水平,可以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是最大限度地杀灭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将自己预先采集并保存的造血干细胞重新回输到体内,以重建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对于高龄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技术难点,在于采集足量干细胞以及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有经验的移植中心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以及体能情况开展。 刚听到“移植”两字时,王阿姨直摇头,觉得自己已经这把年纪没有必要去“冒险”。陆滢解释,一般情况下,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都在65岁以内,但是移植能否进行,年龄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体能状态良好,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命。最终,王阿姨决心一试。 进入到移植仓后,王阿姨顺利度过预处理化疗,在骨髓抑制期间也未发生严重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在干细胞回输到体内的第12天,造血功能就恢复正常,按时出仓。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陆滢团队目前还成功完成了全市年龄最大(72岁)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让高龄不再成为移植禁忌。 陆滢的忘我付出也带动了整个团队,自2014年陆滢以“人才引进”方式担任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以来,该院血液科各项指数和学科业务量明显增长,科室也因此获评省市共建重点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