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4年间,230余人在这里 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全省首个社区安宁疗护病房
守护生命
“最后一公里”

医护人员正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018年8月29日,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明楼东胜分院安宁疗护病房正式启用。这是浙江省首个社区安宁疗护病房,也是宁波首个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临终关怀科。4年过去了,安宁疗护病房运营如何?全市的安宁疗护工作又有什么进展?

    1 帮助患者完成心愿是很关键的一环

    对于多数处于癌症末期的病人而言,当原发病已经发展到了无法挽回的程度,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就负担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咳嗽、腹胀、失眠、焦虑等症状,此时治愈性医疗对他们而言已是无效医疗。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院更愿意将床位提供给有治疗价值、能够康复的病人。为满足日趋增多的肿瘤晚期病人亟待医疗照护的需求,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明楼东胜分院安宁疗护病房应运而生。这是浙江省首个社区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病房,也是宁波首个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临终关怀科。

    目前,安宁疗护病房有10张床位,配备5名医生和7名护士。收治的患者以生存期3个月内的晚期肿瘤病人为主,也包括高龄、慢性病终末期患者。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患者不再接受有创治疗,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中,有尊严地离去。

    “很多人对安宁疗护不了解,尤其是较为年长的患者,会认为子女送他们进来,就是让他们来等死的。”安宁疗护病房主任裘继燕说。

    66岁的石先生家住鄞州区,因肺癌术后复发来到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明楼东胜分院安宁疗护病房。刚入院的那段时间,石先生情绪很低落,总是一个人唉声叹气。这一切都被陈佳蕾医生看在眼里。

    原来,石先生与妻子已经分居十多年,但很想她。随着病情不断恶化,石先生已经不能下床行走。石先生的儿子来医院探望,医生与他聊起他父亲的心愿。石先生的儿子回家后与他母亲进行了交流,最终石先生的妻子前来医院探望,石先生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没过多久,石先生在安宁疗护病房安详离世,让家人深感欣慰的是,在石先生生命的最后一程,这里没有让他痛苦,他走得很有尊严。

    裘继燕表示,安宁疗护要解决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内心的恐惧、不甘等。帮助患者完成心愿,不留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是安宁疗护中很关键的一环。

    据悉,鄞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明楼东胜分院安宁疗护病房自正式开放以来,在医共体框架下,整合安宁疗护服务医疗资源,开展“医院—社区—居家”联动的安宁疗护模式。近4年来,安宁疗护病区共收治250余名生命周期不足3个月的晚期肿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处于不可逆的终末期患者,其中230余人在这里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2 开创之路举步维艰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生命末期得到安宁疗护服务。实际上,安宁疗护治疗过程不做昂贵的检查,不开高价药物,大量的沟通、人文关怀也不收费。这就导致市场需求虽然很多,但因运营成本高,安宁疗护服务真正落地的少之又少。

    以宁波为例,2014年,余姚市人民医院正式成立临终关怀舒缓病区,这也是宁波首个全面提供临终关怀的舒缓病区。但在疫情发生后,病区因种种原因不得已关闭。

    记者从全市多家医疗机构了解到,多数肿瘤科、老年科医护仅在日常治疗工作中推广安宁疗护理念,还有少数计划以医养结合的模式开展。

    而目前作为全市的“唯一”,明楼分院安宁疗护病房一路走来也是举步维艰。运营初期,安宁疗护未被纳入医保范围,收费按老年病房收费标准执行。

    裘继燕曾给记者算过一笔账,安宁疗护每天的平均费用在410元左右,按照收费标准,一个病人住院时间最多只能控制在20天左右。不然,病人住院时间超出越多,意味着院方贴得越多。不得已,安宁疗护病房只得提高入院门槛。按规定,每个病人入院前,院方需进行生命评估,安宁疗护中心招收的对象原本为无救治希望、存活期限不超过3个月的临终患者,但当时不得不将病人的存活期限时间缩短到不超过1个月。

    经过长达3年的“困难时期”,安宁疗护病房终于迎来了转机。去年10月,我市推行安宁疗护费用按床日付费管理。也就是说,符合安宁疗护床日付费管理准入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可在提交病案数据时提出申请,将医保年度内累计住院不超过90天(含)的安宁疗护病例纳入安宁疗护床日病组,审核通过的纳入安宁疗护床日付费,安宁疗护床日付费标准为480元。

    尽管如此,部分疗护项目缺失收费标准的现状,还是让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处于尴尬境地。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但目前,安宁疗护多由地方医疗机构自行开展,并没有全省统一的收费标准。

    3 安宁疗护“突围” 需要更多支持

    进入2022年,我国65周岁以上人口已接近2亿,人均预期寿命接近78岁,人类自古以来向往的长寿时代正在到来。探寻如何让死亡这一过程更有尊严、更舒适,显得尤为迫切。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把“安宁疗护服务”列入其中。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安宁疗护相关方面,《意见》提出要加强安宁疗护机构建设、支持安宁疗护科发展、探索实行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

    8月22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波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化建设,引入院校资源建设市级安宁疗护培训基地,每个区(县、市)至少建设安宁疗护病区2个。

    得益于“医共体”建设,包括鄞州人民医院肿瘤放化疗中心三十三病区主任徐正阳、浙江省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护士长董明芬在内的多名专家,每周会有半天时间到社区进行指导。“这个阶段的病人,护理难度是比较大的,社区的医疗资源、技术更新速度相对大医院肯定还是有一定差距,通过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使在社区治疗、护理的患者同样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董明芬告诉记者。

    据明楼东胜分院负责人史吉荣介绍,分院新院区即将启用,计划开放老年病床45张,包含安宁疗护病床15张,将助力实现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这样一来,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董明芬 王巧飞 郑瑜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