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军 人这一生,可安耽于柴米油盐,可追求风花雪月,也可两者皆不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无论怎样,细密的日子中,总需要一种或多种持续的爱好,让人生充满意义和光彩。比如诵读。从上小学起,我就喜欢朗诵,觉得朗诵可以最直接地品味语言的美,还因此激发了我对作文的兴趣和热爱。 A 我的人生的最初诵读记忆,是在小学一年级。校长找人在全校同学面前朗读,我腆着脸冲到他面前说:我会!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大家窸窸窣窣地议论,一起滚泥巴的小伙伴用不信任的眼光瞅我——这个只会在野地中大呼小叫的野丫头会什么?忘了读些什么,只记得下台后,校长奖了我颗糖:“嗯,声音、胆子都蛮大。”打那以后,糖的美好一直在心中回旋。校长姓丁,白净斯文,常穿中山装,他开启了我对诵读的启蒙。那时我生活在农村田园,诵读课文时,蔬瓜果菜、蜻蜓蝴蝶、树木流水、野草飞鸟都是我的听众,大自然的声音成为我朗诵最好的伴奏。 五年级转学到城镇学校,被来自农村的自卑感压倒,找不到出口。语文课上,有篇文章是《十里长街送总理》。我是周总理逝世那年出生的,从小听大人讲对总理的怀念,在总理的故事中长大,读起来蛮有感情。读完,老师的话给了我诵读的自信:“你读得我泪水都要出来了。”他姓张,大背头圆脸罗圈腿,曾狠狠批评过我,但在那个梅雨时节闷热的教室中,他对我诵读的肯定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如饥似渴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好的文章诵读出来,让人始终有置身四季的感觉,朗诵鲁迅《雪》、朱自清的《背影》,你感觉到落叶萧条的秋;而朗诵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感觉的是在大气磅礴的夏…… 那时我对诵读的理解是,开口,站在很多人面前,大声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讲述离开故乡的生疼、剥离融入城乡的陌生、呈现似懂非懂的少年愁绪……一次次的上台不能算是诵读,而是农村丫头无知带来的无畏。后来因为在一次公开诵读中说错了话,被某个老师认为“这姑娘说话没过脑子”。从此,我被剥夺了很多机会,“诵读”生涯告一段落。 B 再次燃起对诵读的欲望,是在中考后的夏天,我被通知保送师范,前途光明。自认为已听了电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三年,想起幼时曾有的“诵读”经历,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去电台毛遂自荐。 一个夏日下午,从没去过市里的小镇丫头,愣是找到了当时位于孝闻街的电台,挨个敲开了电台主持人的宿舍门……大家并没露出一丝被打扰的不悦,语言和善,给予我这个冒失鬼最温柔的答复。当时有个男主持是这么说的:“小姑娘,想做电台主持人很好,咱先回去学好普通话,像平翘舌音……”他方脸板寸头,一米七八的个子,眼睛大而有光。当时,我因他那悦耳的声音激动不已,后来对诵读的基本要求稍微有些了解后才知晓,要诵读必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分清平翘舌音,是基础中的基础。 读师范时,过硬的普通话是必备素质之一。专门负责的老师常躲在食堂、洗衣房、水房等生活区,等学生松懈开口讲土话,就马上左手执笔右手翻黄单,神出鬼没如天兵天将。于是,每次说话除了侦察老师影踪,还得捋直舌头……基础就这么打下了。有幸,还遇到了个好老师,严格而善良,业务水平更是翘楚中的翘楚。三年师范学习,老师不仅教我诵读技巧,更带我走南闯北斩获了不少大奖。她引领我走上诵读之路,使我对之兴趣盎然。 工作后,对诵读的热爱,让我在语文课堂上尽情挥洒着对生活的理解。那是我的第一届学生,只要一有语文课,他们的眼睛就会发亮;只要我一开口诵读,他们的小脸就会扬起笑容;只要班里的谁一朗读,教室里必有哗啦啦的掌声……带这届学生的两年中,我领着他们参加过各种诵读比赛。一次,十个孩子随我一起出征决赛,怕走丢,还一个牵着一个衣尾,长长一串来到了比赛现场,像老母鸡带着小鸡见世面。那次,我们包揽了市里所有的奖项和名额,成绩堪称辉煌。我也凭此成了电台的少儿节目主持人,算是化解了年少时挨个儿敲开电台节目主持人门毛遂自荐的尴尬。 我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读诗歌、诵文章,度过了简单快乐的四年。可惜,后来生活和工作转入四平八稳,人生再无诵读的欲望和激情,我似乎忘了诵读时的开阔与爽朗,不知不觉告别了这个舞台,在生活设计的蜜糖罐中封闭了自我。 C 人生又过了十二年,茫然回顾,我手中空无一物,周围人的努力和奋斗让我恐慌,时间如握不住的沙嗖嗖流走。生活,把叹息和遗憾给了中年的我——回不去的故乡、遭遇瓶颈的工作、父兄的相继离世……抑郁包围了我。先是动笔写,五年后又想着为什么不读出来呢——记录乡愁、揶揄挫折、反思人生、歌颂生活……当我走进录音棚,带上耳机,面对话筒一字一句地读出自己的文字,在高低错落中听闻久违的声音,在情绪的起伏中感受起伏的心路,浮躁了很久的心突然呈现了久违的安静。 如今,已近天命的我还是喜欢把平常写的读出来,用声音和内心真实的感受和千千万万手机那端的听友共鸣。五年里,我通过诵读接触到了更多文友和诵友,勇敢地走出固步自封的小圈子,重新拾起年少时的勇气、青年时的锐气。再次置身于学生热切的目光中,培养他们的诵读爱好,也鼓励自我的诵读热情。像个稚嫩的学生,把自己放在大众挑剔的目光和耳朵中大声诵读,用声音感受文字的美丽哀痛、颓败生机,抒发生活的快意和恩仇……不知你是否认同,能让人读出色彩的文章,才是好文;能让文章展现出气象的人,才是真正懂得文字和人生的人。这样的文章和人活泼生动,有眉眼有光彩;这样的人,无论蜗居在城市木讷的楼群中,还是走在乡间泥泞曲折的路上,仍然会有大声说话、倾情感知的勇气。 近二十年来第一次重出江湖直击舞台,是在2021年的省第七届书展中,宁波馆“宋韵文化”的诵读展里,我和我的学生包揽了两个节目。当我再次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挺胸收腹抬头,拿起话筒打开胸腔舒展喉咙,用饱满的感情向前方发出第一个音时,我知道,人生的开阔与爽朗再次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爱诵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