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读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鄞医血液科一季度三病种综合实力排名全市第一

鄞医血液科团队合影。

    近日,浙江省医药质量管理与绩效评价(DRG)发布最新数据,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2022年第一季度有三个病种位列全市第一。其中,造血干细胞移植位列浙江省第二,宁波市第一;多发性骨髓瘤位列浙江省第四,宁波市第一;白血病位列浙江省第五,宁波市第一。另一个病种淋巴瘤位列浙江省第十一,宁波市第二。

    捷报频传,8月4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代表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2021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出炉。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学科STEM浙江排名第6位,全国排名第78位,是宁波血液科唯一进入前百的医疗机构。

    这份成绩体现了鄞医血液科在血液病诊疗方面的实力,也体现了老百姓对鄞医血液科的信任。33年砥砺前行,这支团队在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裴仁治的带领下,全心全意为宁波乃至周边地区的血液病患者保驾护航。

    5张病危通知书背后的科研突破

    晚上11点,鄞州人民医院副院长、血液病中心常务副主任陆滢赶到医院,为一位刚收治入院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会诊。

    当时,39岁的江女士(化名)失血严重,心、肾功能不全。就在陆滢为她检查生命体征时,江女士突然口中喷出一大口血。

    这样的场面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经验丰富的陆滢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患者。但她知道,这是患者化疗的副作用——肺泡出血。很快,江女士就被送进了ICU。

    其间,江女士病情变化极为反复,因为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了感染性休克。血液科团队联合ICU团队不断调整方案。

    每天陆滢去ICU病房时,都会在门口碰到江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化名)。为了不错过妻子的一丁点消息,他买了把躺椅干脆“驻扎”在医院。“陆医生,我妻子就拜托你们了!”这位不善言辞的中年男子红着眼睛,克制地说。

    一个月时间里,王先生共收到5次病危通知书。但他、医护人员、江女士,都没有放弃。终于,江女士的病情得到缓解,转入普通病房。

    2个月后,陆滢再次见到了江女士。病情复发,情况更为复杂。这次,陆滢为她安排了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捐献的是她的亲妹妹。

    然而,移植工作却遇到更大的阻力,“超级细菌”多重耐药菌找上了江女士。要知道,这是移植的绝对禁忌。但不做,江女士时日无多。幸运的是,移植十分顺利,病情得到控制。

    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它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有一部分获得缓解的患者最终复发并演变为难治性白血病,导致治疗失败而死亡。国际上通用化疗方案缓解率在60%左右,五年生存率<30%,这个数据对于患者来说冰冷且绝望。所以一直以来,陆滢带领团队绞尽脑汁,结合文献与临床,将化疗和靶向药相结合,成功将缓解率增加至80%-90%。

    依托高校支持

    成为集医、教、研一体的血液病中心

    就在不久前,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又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挂牌“宁波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之后,将以该院较强的学科基础为重要支撑,同时依靠医学院的浙江省病理生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持,成为集医、教、研一体的血液病中心,造福更多患者。

    据介绍,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是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移植定点医院、中国儿童白血病定点救治医院,浙江省血液病临床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多年来尤其注重科技创新,有多项技术填补了宁波市血液科空白。1996年在宁波市首先开展了多项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恶性血液病,2008年市内首先成功开展脐血干细胞移植,2016年率先在市内开展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021年完成宁波市内最高年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22年2月完成宁波市首例商品化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获得成功。

    未来,这支团队将继续探索老龄患者在血液病治疗中的诊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同时,结合放疗、化疗、靶向药、CAR-T等多途径加强个体化综合治疗。此外,在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有了新突破,使动员效率得以提升,从而提高造血干细胞质量,以达到移植成功的最终目的。记者 陆麒雯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