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读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08日 星期四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把患者的脚捧在胸口,她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世界物理治疗日,听两位康复治疗师说说他们的喜怒哀乐

张懿(左)和史海燕在一起工作。

    每年的9月8日是世界物理治疗日,随着这个日子的普及,康复治疗师这一职业也渐渐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在宁波市康复医院,有一支100多人的康复治疗师队伍,他们用自己所学,和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量身打造康复方案,用自己的双手让患者生活得更有质量。

    康复治疗师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

    宁波市康复医院骨关节与脊髓损伤康复治疗区治疗师长史海燕从事康复工作18年了,高考时,她看好康复医学前景,把康复治疗当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工作多年来,她不仅因为工作出色成为治疗师长,还设计了多款帮助患者康复的器械,拥有了4项康复治疗发明专利。

    和史海燕在同一个科室的康复治疗师张懿参加工作12年,当初他是被浙江中医药大学调剂到康复治疗学这个专业的,学习之后他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根据康复的内容不同,康复治疗师可分为4个工种,分别是PT(物理治疗师)、OT(作业治疗师)、ST(言语治疗师)、理疗师,张懿所从事的PT是比较费体力的一个工种,为一位患者做一次康复治疗需要半小时左右。满负荷运转的时候,张懿一天要为16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连水都不敢多喝。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学了一身本领,可以好好为患者服务了,但做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治疗师空有技能并不行。”张懿说,不被患者理解是最难过的时候。在工作中他常常遇到“对自己的康复效果期待过高”或是“过于消极,觉得康复救不了自己”这两种态度的患者。

    “康复也有黄金期,如果发病超过半年以后才开始康复,效果肯定要打折扣。而有的患者虽然早早开始康复,但因为信心不足,不愿意主动配合,同样不能有好的效果。”张懿说,工作了几年后他才领悟到,治疗师不但要有好的康复技术,更少不了好的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很多患者觉得来到医院就该治疗师一直给患者被动手法治疗,殊不知患者主动参与的治疗效果十倍于康复师帮助下的被动活动。”史海燕说,常有患者不理解康复治疗师为啥不一直给自己手法治疗,而是要让自己费心费力地动起来。这也需要治疗师能耐心地进行解释。

    患者顺利康复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做康复治疗师,有苦也有乐。当问起当一名康复治疗师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两位治疗师不约而同地说:看到患者在自己的帮助下成功康复是最高兴的事。

    “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时候,我们医院收治了一位26岁的脑出血患者。手术后他是由救护车转诊到康复医院的,别说走路了,连坐都坐不起来,甚至连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出现了问题。”史海燕说,刚开始接诊这位患者的康复治疗,对患者最后能恢复到怎样的程度,她自己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只能是一点一点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的各项机能。

    她一步步引导患者从床上翻身到能坐起来,再考虑从坐到站,再到行走。在正常人眼里看似这么简单的动作,康复治疗师却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每一次目标的设定,每一个训练动作的设计,每一个细微进步的记录及肯定,都是治疗师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康复半年,这位患者大脑功能基本恢复,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出医院。这以后,史海燕还通过微信不定时指导这位患者在家继续进行康复,从自如行走到能跳能跑,患者的每一个进步都让她备受鼓舞。如今,这位患者早已重返工作岗位,而且还结婚生子,十几年了始终和史海燕保持联系,经常问候。

    “我最难忘的是一位60多岁的骨折患者,一次我为她做跟腱拉伸的时候,很自然地把她的脚捧在胸口,没想到这位患者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刚开始,张懿还以为是不是自己把患者弄痛了,等知道患者是感动于他这个很自然的动作时,连忙解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工作,不用放在心上。不过这件事也让张懿明白了,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凭借自己的真诚和努力,就能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尊敬。

    如今,在市康复医院有一支100多人的康复治疗师队伍,最年轻的是00后。两位治疗师都认为,随着人们对康复治疗的认识逐渐加深,未来康复治疗师这个职业大有可为。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刘小环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