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的社区“蚂蚁工坊”。 |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波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争先进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宁波这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获得感最多的十年,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伟大跨越的生动缩影。 今天起,本报推出“喜迎二十大”专栏,将从民生角度讲述这十年来,宁波用一次次探索、一项项制度、一场场行动,打造的民众幸福底气来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全面推进“两个先行”过程中,宁波如何托起“最大民生”?近日,记者深入全市各地村社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甬城的就业帮扶网正越织越密。 患尿毒症3年,公益性岗位给他带来希望 9月6日一大早,余姚市梨洲街道双桥村村民章钢(化名)像往日一样起床吃完早饭,到卫生院打针,然后来到双桥村村委会披上红马甲,带上扫帚、簸箕到街上巡查。 不过,每隔4个小时,章钢就要做一次腹透,还要定期去医院诊疗……他患尿毒症已有3年。 “我才40多岁,家里原来只有妻子打工赚点小钱,还要养活年幼的孩子……”章钢说,“现在政府有重疾等各项困难家庭补助,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但我还是很想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今年春节前夕,得知情况的村级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向章钢推荐了这个公益性岗位。这份工作主要负责卫生秩序管理的事务,村里考虑到章钢的病情,允许他灵活上班。章钢说:“这不仅使我家每月增收2000多元,更重要的是,工作让我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据介绍,目前梨洲街道为困难家庭、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公益性岗位有9个,整个余姚推出的公益性岗位有146个,这些岗位的工资均由政府财政支出,由人社部门负责发放。 记者了解到,公益性岗位在宁波已经全面覆盖,并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8月初刚通过公益性岗位申请的朱培芳,成为江北区洪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名引导员,负责门岗绿码查验及窗口引导。 朱培芳和丈夫都是新宁波人,收入不高。“之前我在家待业已经10年了,文化程度不高,年龄也大了,身体又不好,工作很难找。”去年社区干部走访失业人员得知其家庭情况,便帮助她申请了这一岗位。 “我们每个月都会动态统计就业困难人员,对失业登记人员进行一对一走访。”洪塘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就业工作的顾鑫龙说。记者从江北区人社局就业管理中心了解到,近3年,该区公益性岗位累计为830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据了解,我市从2003年开始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推出公益性岗位,本着“先特困,后困难”的原则,优先安置年龄大、技能弱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额度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80%确定,工资发放由市、区(县、市)两级政府财政分担。近年来帮扶人数逐年上升,2021年全市帮扶人数达到1604人,补贴金额达到5700多万元。 社区工坊为就业困难者筑起“家园” 除了“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公益性岗位,我市还有多种适宜不同人群的就业帮扶方式。 在北仑区大碶街道富春社区,有一个就业困难帮扶基地——蚂蚁工坊。工坊位于庐山花园小区,由4间打通的店面房组成,每天有许多人来工作。 “在这里做工的都是周边社区的就业困难人员,他们有的年纪比较大,有的家里要带小孩,有的没技能找不到工作……在这里灵活就业,工资计件结算。”蚂蚁工坊项目负责人孙羽红告诉记者,目前工坊有15名在岗人员。 “如果没有这个工坊,我就没地方就业。”20岁的残障女孩小茹(化名)说,去年社区把她介绍到蚂蚁工坊,她实现了自食其力。 “孙子上幼儿园后,我就想在空闲时间找份工作赚点钱,这个工坊很适合我。”何大妈说,她在工坊已经做了两年,周末要带小孩,不做,平常每天做5个小时左右,一个月可以赚约1000元。 据了解,蚂蚁工坊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帮扶了上百名就业困难人员。富春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孝英说:“我们多方对接企业业务,社区承担租房用电等成本,同时还为矫正人员、阳光学校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 像北仑大碶街道这样的社区工坊,在全市为数不少,比如江北区洪塘街道姚江社区灵活就业工坊,10余年来已累计为姚江社区失业人员带来收入1400多万元。 排摸走访 点对点帮扶大学生就业 近日,家住鄞州区姜山镇的任盈芬已面试了3家外贸公司。据介绍,今年6月底,驻村就业帮扶专员通过登记信息得知任盈芬尚未就业,就上门走访。 “我读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今年这个行业不景气,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任盈芬说,就业帮扶专员邀请她参加就业指导培训,帮她对接公司。 家住海曙区的大学毕业生周远已在宁波一家电力部门上班一个多月了。“我去年考研没考上,打算就业却发现工作不好找。”周远说,他就在手机支付宝的“就业在线”平台登记了离校未就业的信息,没过几天,海曙区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就联系了她,并很快帮她找到了工作。“公司是国有企业,离家也比较近,专业相符,我挺满意的!”周远高兴地说。 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人社部门进行了全面“建档立卡”,从市级到区(县、市),再到乡镇街道,一村一社都有就业帮扶专员进行网格化服务,并提供“131”免费服务(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并优先对残疾、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兜底安置。 据统计,截至8月20日,全市今年已帮扶了1万余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较去年同期上升27个百分点。记者 陈善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