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三江月 上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门前有条河

□陈红连

记者 胡龙召 配图

    在宁波乡村,家门前横条河,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天蒙蒙亮,河水睁开眼睛,水汪汪清澈明亮,乡人一觉醒来,先去河里打几桶水存放家里头。平时去田里劳作,逢重体力活,以船代车,农肥往田头运;丰收了,稻谷往家中装,西瓜用小船摇去换钱;造屋修房,瓦片沙泥砖头,样样需要船载河运;出趟远门,也要等在村口,去城里的航船到了搭乘着走。鉴于这些重要性,几乎逢村有河,乡人临水居,河流穿村过,两岸河埠头此起彼伏,村头的小桥高高拱起,桥下小船弯月亮一样悠悠驶过……在江南水乡宁波,这些都是当年乡村的标配。

    A

    我家门前也有一条河,结婚那时,邻人开玩笑:“门前有条河,抬来媳妇像阿婆。”婆婆眼睛挖开来第一件事,是去河埠头涮马桶,左右四邻,自觉划定一个河埠头,专门用来涮马桶。家里刚装了抽水马桶,婆婆还没习惯用。公公也是这样,自来水不舍得多用,天没亮就去河里打水,淘米洗菜洗碗做饭,样样离不开它。

    每一天,村庄的苏醒是从河埠头开始的,人们刷牙、洗脸、打水、洗衣服,脚步声“的的剥剥”不断。待到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下田的下田去了,河埠头就成了主妇们的天下。她们蹲着站着,边洗涮,边隔岸聊天,大嗓门亮亮的,被单呼啦甩出去,一圈一圈的水波荡漾开来,直到日上三竿,太阳晒得头皮发烫,才各自挽着篮提着桶回家。傍晚时分,男人们从田里一身泥巴上来,一屁股坐在河埠头石阶上,把满是泥巴的脚伸进河里,脱下粘着泥的上衣,撩起河水洗面擦身,末了,拿起衣服提着鞋子卷起裤腿赤着脚踩着青石板慢吞吞回家。女人们又拎出一篮篮青菜芋艿,蹲在河埠头刨呀洗呀,要准备夜饭了。小孩放了学没人管,在河边跑过来奔过去追着风嬉笑玩闹。河水在风的纵容下,一浪又一浪涌过来,菜叶子随波飘走,一会儿就卷到河中央去了。

    B

    靠海吃海,靠山吃山,靠河也能吃河,河里最多的是螺蛳,宁波人称它为蛳螺。清明后立夏前,气温突增,蛳螺爬上来吸在河岸边纳凉透气,做个网兜绑上长竹竿套蛳螺,一套一大堆。小的扔回河里,大的留下,用脸盆养着,隔天就可以吃了,爆炒、咸菜卤煮、挑肉做羹,都是家常菜。还有小龙虾,雷雨过后,会发“虾阵”,扒拉着腿脚笨拙爬动的小龙虾要上岸来,随便捞几下就是小半桶,孩子们兴奋得像过年,拿着网兜沿着岸边到处跑。再就是小白鱼,一手长,一两指宽,正午的阳光下,河水明亮,它们成群结队,清晰如小舰艇,来去忽闪。小白鱼多刺,肉质鲜美,腌上酱醋用油炸,炸得骨头刺都酥了,吃了一条,还想再吃一条,停不下来。还有河鲫鱼、鲤鱼、黑鱼,不是随手可得,需要高手才能摸到。

    女儿一岁多,还不怎么会走路,婆婆就把一个花色游泳圈套在她身上,在游泳圈上系一根细细的布条,把女儿放入河里学游泳。这一学,一直学到孩子读小学,年年夏天如此。家门前这条河水域较宽,河水清净,下午三点,仿佛约定好似的,一人动,众人闻风动,孩子们倾巢而出,套游泳圈的、拿塑料壶的、抱汽车轮胎的,嚷嚷着、呼啸着,争先恐后往河里跳。男孩子胆大,站在桥头上,纵身一跃入水,水浪冲天,要过好一会儿才浮出水面,头发湿漉漉的,滑得如泥鳅;女孩子也不胆小,小鸟一样振翅击水,叽叽喳喳追打嬉闹,尽情喊叫。整个下午,家门前的小河叫声、笑声、闹声,不歇不停,孩子们的喉咙,跟一亩田呱呱叫的青蛙有得一拼。天近黑了,田里流了一天汗的汉子们来河边洗脸,脱去上衣,身子浸在河水中凉快,乘机教自家的孩子扔了游泳圈学游泳,女儿就是这样学会游泳的。学会了游泳也烦恼,下了河的孩子如脱了线的风筝。之后每年暑假的每个午后,一直到孩子小学毕业,婆婆背着长竹竿,烈日下赶鸭子上岸。女儿这个水鸭子让她头痛不已,东躲西藏,不尽兴不上岸。

    C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河水渐渐脏了,污黄混浊,背风的河面上,浮着树叶、垃圾,尼龙袋、泡沫箱、塑料瓶,挤成一大片。夏天到,游泳的人没了,淘米洗衣的也少了,河埠头空下来,石嵌处长出了杂草。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中,小河自净不及,像一个生了病遭受嫌弃的人,沉默落寞,郁郁寡欢。有年纪大的村人提着桶来洗衣,说是河里洗惯了,先脏河水里过一遍,回家再用自来水冲洗一遍,说完不住摇头叹息:从前那边涮马桶,这边还可以挑水喝,现在孩子们学游泳都去游泳馆了,年轻人到河里来顶多洗个拖把,河里的蛳螺都没人吃了,小龙虾早已绝迹。随着道路的四通八达,车辆代替了农船,农人的小船先后被处置掉不见了,如今,河流在农村的作用主要是灌溉农田。只有在梅雨季节,或者台风天气,河水猛涨,发大水的日子眼看就要到来,门前的小河才热闹起来,大家聚在岸边,观察河水动态,七嘴八舌,担忧河水没上岸,大水进了屋,可就麻烦了。

    许多年过去了,喝了大半辈子河水的公公婆婆都走了,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村人移居到城里的商品房去了,大量外地人口涌入村庄,村庄上修停车场、清垃圾、建公厕、放排污管,古老的房屋与现代的设置并存。门前的这条河也慢慢在变化,水源是生存之本,人们一次次意识到河流的重要性,保护水源人人有责,提倡“五水共治”。小河被一段段截水抽干,清理掉垃圾,挖去厚厚淤泥,在岸边驳起石头筑上堤坝,上面装上栏杆。白天,河面上有小船巡逻,及时打捞杂草垃圾。又过几年,家门口斜对面的河岸建成了游步道,两旁种上花草树木。沿着河边走,一边是倒映水中的村舍农房,一边是长相喜人的稻田禾苗,空气好,地域开阔,风景不错,是乡人散步健身的好去处。河道转角处,搭起一个八角凉亭,夜来了,凉亭上的装饰灯亮了,像朵倒挂着盛放的南瓜花,照亮小河,也照亮村人满怀希冀的脸庞。春天到了,河岸边几树玉兰花怒放,白的圣洁,红的粉紫,梦一样美丽。秋冬时节,阳光好的天气,钓鱼的人特别多,逢双休日更甚,垂钓者自带装备,矮凳小椅一溜排开,气势憾人。

    渐渐地,门前这条小河又热闹起来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