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甬战“梅花”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多路
“追风”记者
直击风雨中
感人瞬间

昨日上午10时,象山石浦沙塘湾,滔天海浪扑向岸边的灯塔。

记者 张培坚 摄

    随着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的逼近,宁波迎来了大风大雨,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总有一群人迎风而行,在海塘、码头、低洼地……每一个可能存在险情的地方,都有人守护。来看看本报多路记者,在抗台一线发回的报道。

    地点 奉化 播报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乌雯雯

    党员教师 冒雨筑起“防水墙”

    昨日中午,风大雨大,奉化白杜小学校门外河水漫出,深处达成人膝盖高度。该校党员教师第一时间冒雨赶至校门前,轮流扛起沙袋筑起“防水墙”,顶着风雨一处处巡视校园及周边水情,及时排除险情。

    当天,莼湖中心小学在做好校园防台工作的同时,也积极配合街道做好避灾安置工作,该校对体育馆进行全面清理,做好物资准备,为前来避灾的群众做好后勤保障。

    风雨中,奉化第一实验幼儿园、滨海实验幼儿园的“娘子军”们也冲在防台第一线。搬沙袋、挪玩具、查门窗,在校园内筑起安全防线。滨海实验幼儿园教师还主动电话联系班里的贫困家庭孩子,询问孩子家中情况,提醒家长尽量减少外出,并发送了防台小知识、家中用电安全自查等信息,提醒家长做好防护。

    地点 象山  播报记者 张晓曦 张培坚  通讯员 计立存 胡黛红 芦忆寒

    风雨中救助身体不适船员

    昨日上午8点左右,象山县渔船渔港安全救助信息中心接到渔民报警,称在蟹钳港安全水域避风的浙象渔49×××船上,有一位船员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急需救援。接到报警后,信息中心指令24小时在港值守船艇立刻前往救援。

    据浙象渔49×××船老大介绍,当天一早,渔船在安全水域避风,和他一起在船上值守的一船员突然感觉头晕,人无法站立。原来,该船员之前就有高血压病史,当天早上血压升高,吃了降压药后就还是未能缓解,疑似有中风前兆。

    此时港内风雨交加,执法艇经过10多分钟的航行,接到了伤员,到岸后,由120迅速转移至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医健集团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多次上门转移患病村民

    当天中午,记者在象山县涂茨镇偶遇了当地的镇村干部抬着担架去往村民家中。原来是66岁的老人张桂忠重病卧床在家,只有妻子独自照看。受台风影响,老人所住房屋受损,呼吸机等设备不能正常运行,镇干部联合村干部立马将其转移至其兄弟家中。到记者发稿时为止,老人身体一切正常。

    在象山东陈乡,85岁村民朱美容坐在竹椅上,由金武村县派第一书记葛跃立、联村干部王国栋等人抬着转移至其孙女的家里,朱美容也是该村最后一个转移的村民。

    朱美容住在金武村武家山一幢老房子里,台风一来,让村干部很是放心不下。“我腿脚瘫痪,本来不想动,不想添麻烦!可村干部一天上门两三次,记挂着我的安全!”路上,朱美容心里装着感动。

    据记者了解,象山沙岗村、松岙村、南堡村、大塔村、东陈村的30多户孤寡老人、外来人员、困难村民,都被乡里、村里的干部用手工抬送、私家车转移出来。到当天中午,东陈乡581名应转尽转的人员已经被全部转移完毕。

    3岁走失幼童被及时找到

    当天,记者采访中,最大的幸运出现在石浦。

    下午2点,象山县石浦派出所接到家住曙光路的群众报警,称其3岁儿子,穿花色雨衣,半小时前出去一直没回来。

    接警后,值班组长立即联系象山石浦海心应急救援队前往搜寻走失幼儿,同时部署所内10余名警力一同寻找。幸运的是,很快石浦海心应急救援队在该幼儿家100多米外的马路边,找到了幼儿。当本报的视频号播报这条消息后,迅速被多家媒体转发,很多妈妈都留言称这个孩子是“梅花”来时“最幸运”的孩子。

    不管是被转移的老人,还是找到孩子,都是因为有了风雨中依然坚守在一线的干部群众,我们“追风”,追的就是他们这些来自基层的“一线明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