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年级的邢佳硕拍了张有点奇怪的照片,一年级的赵雅淑配了一首诗:     一个个黄色的向日葵,     一支支跳动的火苗,     它们一起在干什么呢?     哦,     原来火苗在跳舞,     向日葵在静静地欣赏。  |  
   |  
        黄昏,     两朵花站在那里,     仰对着天空,     喊道:     “太阳公公,     你不要走,     我需要你的温暖!”     李雯 摄     邓梓瑞 文  |  
   |  
        早上,     红红的小果子     伸了伸懒腰,     探出头,     对好朋友篮子说:     “朋友,早上好呀!”     刑佳硕 摄     朱宏利 文  |  
   |  
        雨过天晴,     天上架起了一座彩虹桥。     如果拿着向日葵     走到桥上,     是不是天上     就多了一个太阳?     如果拿着棉花糖     走到桥上,     是不是天上     又多了一朵白云?     如果拿着海星     走到桥上,     它会不会     变成天上的星星呢?     桂博祥 摄     周家辉 文  |  
   |  
        一只“大雁”,     孤零零地在空中。     它,     正在寻找自己的伙伴。     李韦莹 摄 熊梓轩 文  |  
   |  
        扑通——     是谁在叫?     我往水里一看,     原来是小泡泡。     它们     是在比谁的身子大吗?     李子馨 摄 王婷婷 文  |  
   |  
        我想     送给妈妈     一顶帽子。     我把花儿     插在帽沿上,     让春天留在     妈妈的头发里。     兰茜 摄 张珞恩 文  |  
     照片和诗都被贴在学校的走廊里,经过的同学觉得好玩,会停下脚步念一遍。这两人都是慈溪市新浦镇胜北小学的学生,这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都是外来务工者子女。老师不多,但都很用心,根据自己特长和学生爱好开了诸多拓展课。     数学老师马国权教摄影已经5年,学生都是用父母淘汰的旧手机“创作”,他用去成人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拍有意思的照片。     语文老师王旭利看了照片说:“孩子最懂孩子,让我的学生来配诗吧?”     马老师表示怀疑:“你教的是一年级,字都没认全呢。”     王老师说:“认不认字,和会不会写诗有什么关系?”     她用一种最“笨”的办法,把照片发在家长群里,如果孩子喜欢哪张照片,就发语音口述,她再整理出来。慢慢的,就有了两百多首诗,两位老师做了一本集子。他们觉得,作诗和摄影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感受、去热爱,培养他们亲近生活的习惯和感受美好的能力。     看看孩子们的作品,你会发现,教育的诗意,就在最普通的日常里。记者 樊卓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