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摆摊,成了时下不少年轻人流行的社交方式。这个夏日持续火爆的“市集经济”在宁波各个文艺街巷、商圈快速生长,一直持续到了秋天。为什么会选择“摆摊”?他们赚钱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宁波的几个市集。 记者 吴丹娜 张海玉 情怀照进现实,摆摊为生活打拼 身着复古花衬衫,戴着鸭舌帽,在集盒广场的摊位前,老钱的文艺范儿遮也遮不住。今年40岁的他,是个音乐人,在温州待了10多年,又在杭州做了2年的演艺经纪和培训。受疫情影响,这两年演出市场并不景气。去年年底,他下决心收拾行囊回到了宁波老家。 “有时梦想不能当饭吃,总要解决生存问题。”老钱丝毫不回避他出现在这个市集上的目的。回宁波后,他开始找项目,并接触到了观赏性水母养殖。经过大半年摸索,最终在宁波郊区和朋友租下了一个仓库,开始养殖观赏类水母,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份“工作”。 “我卖的有赤月、巴布亚硝等近10种水母,都是本地人工养殖的,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在灯光的衬托下,小小的水母在观赏缸内闪闪发光,像透明伞一般浮游舞动。凭借着“高颜值”,他的摊位人气很高,不少市民即便不买也会驻足拍照。 “今年7月份,我开始在市集上摆摊,一周出摊3天,平均一晚营业额在1500元左右。捧场的多是年轻父母,偶尔也有中年消费者过来‘尝鲜’,盈利比预期好很多。”人气旺时,他晚上9点多卖完收摊,再回仓库给水母喂饲料,躺下常常都要半夜了。“如果有乐队演出和活动也可以联系我。”老钱说,摆摊是为了赚钱,但并不会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 不仅贩卖烟火,还找到新的社交方式 夜幕刚刚落下,小包便将他的车稳稳停在市集中间,打开后备箱开始行动。个性张扬的店招,悬挂着的led彩灯和立式荧光板也纷纷亮起,摆开小桌子和小黑板,二维码一贴,他的后备箱咖啡便开始营业了。 小包今年35岁,在城隍庙经营一家实体服装店。今年开春,他无意中刷到社交平台上关于汽车后备箱摆摊的视频,觉得“挺有意思”,于是花了3万多元把一辆小车改造成了网红饮品车,添置了咖啡机、桌椅等户外露营装备,一头扎进了后备箱摆摊大军。“第一天我是抱着自己喝的状态,试试水,当时叫了几个群的朋友过来给我助助兴。但没想到朋友还没来,咖啡就基本上卖完了,还蛮意外的。第一天卖了600元钱,30杯左右。” 小包现在基本上哪个商圈人流比较大就去哪。每周五、六、日晚上会出摊,固定在集盒广场,因为整个广场的氛围各方面都很好。每次出摊收入大概1000元,最好的一晚卖了100多杯。在小包看来,干这事主要是开心,是将生活跟梦想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方式。“生活是我们要赚钱养家,梦想是我还能做咖啡,开着车一路旅游一路摆摊。”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