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红人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瑜语
西沪港湾话“三宝”

摄影:翁华清

    西沪港系象山港支港,全港依傍黄避岙、墙头等4个乡镇。5月的一天,老友们结伴漫步海边,四处悄然宁静,只有整齐划一的海潮声清晰地钻进耳朵,而海岸上渔家晾晒着的海带,鳞次栉比、密密层层,更似一道靓丽的风情海景,很是讨人欢喜。

    我们边走边聊,看见一位渔家大哥正在收拾海带,同伴问大哥:“搞海带很辛苦吧,今年能卖多少一斤,产量多少?”

    “听口音,你们是宁波来的吧,我们这行早起晚归,不过也习惯了……”渔民大哥见有人来很高兴。他说,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各家会把海带苗嵌入麻绳放到西沪港养殖区,在早先固定好的地方系牢麻绳。他去年底种养了2000根绳的苗,到了今年的4月,在晴天涨潮的时候采收,然后用竹筏拖运上岸,再进行晾晒。当然,从下苗到收采,这中间还有清理浊泥等许多环节要做。今年估计可以收20000斤,目前零卖15元一斤,全部收购11元一斤。“渔民太辛苦了……”“不要说辛苦不辛苦,你把海带全部买回去,才是硬道理,呵呵!”大家七嘴八舌都饶有兴致。“还不能卖,今天天不好,还没晒全,要有太阳的香味,才是最好的淡干海带。明天还得晒一下,要买也要明天。”渔民大哥急忙摆着手说,后又补充了一句,“不过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不用担心售卖,会有公司来收购的。”渔民大哥动作麻利有力,浓浓的象山话干脆朴实,我看着他,发自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

    西沪港沿岸的渔民把“靠海吃海”发挥到了极致。如果说海带是4月至5月西沪港靓丽风景线,那么到了10月至12月,西沪港又是紫菜的天下了,当然中途还会有苔条来凑热闹。当地渔家每年都会交替生产这三个海产品,两夫妻一年收入至少有20多万元,他们把海带、紫菜、苔条称为“西沪三宝”。“西沪三宝”是传统美食,老少皆爱,既有乡愁式的老底子吃法,也有现代的配方。

    和海带相比,紫菜养殖同样辛劳,渔民要在涨潮时出海,到一公里外的深海区去收割紫菜。紫菜可以多次收割,但第一次收的质量最好,味道口感鲜嫩,也俗称“头水”。收上来的紫菜洗去海水和泥沙是必需的程序,而且要做到位,然后再把紫菜做成薄薄的圆饼状,有序地铺展在竹盘里,接着就在太阳底下晒干,那个场面亦是壮观。

    苔条学名为浒苔,它的采捞期比较长,一般是每年12月到第二年5月,有春苔和冬苔,一般春苔产量高,冬苔稀少但味道好。苔条捞上来,清洗环节必不可少,而它晾晒在海边时的满眼绿色同样富有诗情画意。

    就在我们想和渔民大哥告别时,马路对面有人和我打招呼,定神一看,原来是朱文荣博士。“呀!专家来了……”我脱口而出。朱博士毕业于日本高知大学,是浒苔等海洋生物方面的专家,我和他认识多年。

    朱博士性格很开朗,一口江苏口音的普通话。2008年他在象山成立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浒苔加工企业,市场销售量占据国内市场的75%以上,同时他还结交了许多象山朋友,带动渔家500多户致富,许多渔民成了他的合作伙伴。

    夜深了,躺在床上,白天的场景片段伴随着团团绿褐色在脑海里来回过往,怎么也抹不去,那是渔家男子忙碌的样子,朱文荣爽快自信的笑声,还有“西沪三宝”翩翩起舞、追逐奔跑的美丽画面……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