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读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9月2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孪生
跨海大桥”
来了

前方车辆发生事故 数秒内即向后方发出提醒

大桥实现管控信息“一键即达”。

大桥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管理全桥。

    前方车辆发生事故,管控信息数秒内完成发布,提醒后方车辆注意规避;数字诱导屏“车道级”显示,精准反映全桥实时动态。日前,国内首座基于纯视觉的全天候高速公路数字孪生应用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这也标志着,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国内首座“数字孪生跨海大桥”。这个“十一”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你或许会在这里,获得全新的驾乘体验。

    桥上发生的一切

    都能实时掌握

    走进大桥指挥中心,硕大的屏幕上,一座“数字孪生跨海大桥”呈现在“云端”,这座桥上汇聚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上实时流量、事件图文、北斗导航、通阻状况、处置进展等关键要素,实现全信息要素“一张图”和实时车流轨迹展示。在这里,桥面上发生的各种细微动态和变化,都能实时掌握,并进行数字化分析,等待下一步管理指令调整与发布。

    再到大桥桥面上,支持AI事件检测的数字高清摄像机,全桥双向间距125米一个,布设密集有序。这些视觉设备单个就可覆盖双向车道,保障大桥感知能力100%全覆盖。它们就像一双双眼睛,为云端提供必要的可视化信息。

    通过这些视觉感知设备,杭州湾跨海大桥部署完成了国内首个基于纯视觉的全天候高速公路数字孪生应用,成为国内首座“数字孪生跨海大桥”。

    实现管控信息

    “一键即达”

    “数字孪生”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概念,它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云端或元宇宙环境中实现映射,从而数字化地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可以理解为在虚拟环境中,构建了一座和现实环境同步的“孪生大桥”。

    基于这项“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整个大桥的数字化模型,涵盖了实时车流、结构设施、通阻状态等信息,全桥动态一览无遗。在此基础上,杭州湾跨海大桥完成了全桥18类事件108种管控策略的编制部署,比如桥上发生了车辆追尾等交通事故,这个事故究竟发生在什么位置,是否需要紧急救援及封道,事故占用几条车道,后方车辆应该如何避让,这些复杂信息都能实时生成,实现管控信息“一键即达”。未来结合数据的不断积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智能学习技术,可对交通态势进行更加准确的预判,使主动管控策略的部署更加精准有效,真正实现追溯历史、仿真未来。

    10秒内完成

    从发现到发布

    那么,这些是信息如何传递给正在桥上通行的车辆和司乘人员的呢?杭州湾跨海大桥实现了全桥“车道级”的精准交通诱导服务,通过桥上1828套智能雾灯、40处全彩诱导屏、346套定向数字预警广播等智能设备,可在10秒内完成从智能发现、策略匹配到发布的全过程,使司乘人员通行过程中准确、及时地获取大桥路况信息。

    每2秒就有一辆车驶过,从浙江东部沿海到上海、苏锡常地区实现高速公路直连,累计减少社会能耗成本150亿元……如今,杭州湾跨海大桥正为浙江“两个先行”和宁波滨海大都市建设带来澎湃动力。

    宁波交投副总经理、杭州湾大桥公司董事长朱梅告诉记者,通过数字化改造,今年上半年,杭州湾跨海大桥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16.4%,二次事故率同比下降66%,事件检测发现率达99%,施救力量抵达现场时间缩短至20分钟以内。已通车近15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由此迈入了数字化时代的新征程。

    记者 范洪

    通讯员 张雪尔 谢伟 文/摄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