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大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正让骨科手术从“大刀阔斧”走向“精雕细琢”

周先虎(左)陪术后患者练习走路。

李学渊(右)在门诊中。

庄云强(右二)在查房。

郑敏哲(左)在与患者交流。

    在宁波,既有全国知名的骨科专科医院,又能在各大综合性医院看到骨外科的身影。随着微创理念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兴起,骨外科手术听似“大刀阔斧”,实则处处“精雕细琢”。今天要介绍的这四位骨科专家,在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等不同领域各有所长,是我市骨外科的中坚力量。

    记者 徐露清

    通讯员 庞赟 赵蔚 张林霞

    周先虎

    47岁 主任医师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他实现了

    髋关节置换的真正微创

    对老年人而言,除了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髋关节骨折以外,严重的股骨头坏死、各类关节炎等,也都让他们有全髋关节置换的需求。但老年人接受传统手术,又可能导致压疮、肺炎、下肢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微创成为骨科手术追求的方向。

    周先虎是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疾病诊疗中心主任,他主攻的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AA),加上围术期内融入的多学科会诊和快速康复理念,被认为实现了髋关节置换的真正微创。

    72岁的徐阿姨双侧股骨头坏死多年,近年来病情越发严重,走一小段路就痛得不行,上下楼梯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她辗转过多家医院就诊,医生都说必须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但表示风险很大。

    后来徐阿姨慕名找到了周先虎。门诊中,经周先虎耐心解释,徐阿姨下定决心接受DAA这种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缩短恢复周期,周先虎决定分两次为徐阿姨置换双侧膝关节。第一次手术,他成功为徐阿姨完成了右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仅约6厘米,比传统后入路手术的10厘米以上切口缩短了近一半。术后,徐阿姨借助助行器,自己走出了手术室。

    一周后,徐阿姨再次进入手术室,接受了另一侧髋关节置换术。两次手术后,周先虎和团队利用每天中午和傍晚的空闲时间,陪徐阿姨在病房走廊里一遍一遍地进行康复练习。又过了一周,徐阿姨已能慢慢走上整整15级台阶,之后越走越好。

    周先虎是宁大附院2021年引进的专家,原先就职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到2016年,他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至全美排名第一的梅奥医学中心访学,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DAA手术。

    2017年,学成归国的周先虎开始了DAA手术,至今已做了近300例。初次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基本能在术后当天或隔天在助行器的辅助下站立或行走,一周左右便能独立行走。周先虎的到来,填补了宁大附院髋关节前入路手术的空白。

    “我是奔着干事业来宁波的。”周先虎说,作为医生,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用一技之长,帮更多的宁波患者解除病痛。

    李学渊

    48岁 主任医师  宁波市第六医院

    她为1000多位患者

    再植再造断肢

    李学渊是宁波市第六医院手显微中心主任,工作26年,她凭借一双巧手,在显微修复、再植再造等手外科的各个领域拥有诸多成功案例。

    几年前,在工厂上班的杨先生不慎右手卷入机器,被工友紧急送到宁波六院。杨先生是严重的脱套伤,右手五根手指和整块皮都不见了,软组织损毁严重。

    李学渊研究杨先生的病情后,决定利用其脚趾再造部分断指,在保障脚部基本功能的情况下,重建手部功能。术中,她联合团队的另外5名医生,从杨先生的双脚各取第2趾,重建了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取右脚大脚趾的拇甲瓣和骨盆处的部分髂骨,重建了右手大拇指;再从大腿外侧和腹股沟处各取一块游离皮瓣,分别修复了手部和脚部的缺损。如今杨先生的右手又恢复了抓握功能,能写字、系鞋带,自理大部分的生活。

    帮杨先生化“脚趾”为“手指”的关键,就是扎实的显微外科技术。肢体再造是显微外科最难的手术之一,李学渊迄今已完成肢体再造超过200例,加上断肢再植更是多达1000余例。

    近5年,李学渊将临床和科研重心转向周围神经尤其是臂丛神经卡压和损伤的修复,以及臂丛神经炎的治疗。“这不是新型疾病,但由于臂丛神经损伤和臂丛神经炎的症状常常难以和颈椎病区别,因此一直以来被忽视。”李学渊说。

    患者赵女士时不时出现上肢麻木、疲劳、颈肩酸痛,寻访过多家医院,一直按颈椎病治疗,症状却始终不见缓解。后来她来到李学渊的门诊,李学渊注意到她的症状和臂丛神经卡压的症状十分吻合,并在询问中了解到,赵女士从小就有“写字头太低”的习惯,而且现在的工作需要长时间伏案画图。经过仔细的体格检查,李学渊判断,是赵女士长期不正确的姿势引发了小肌肉痉挛,进而第一肋上抬,加重了肋锁间隙的压力,导致臂丛神经和血管在胸廓出口处受到压迫,出现了胸廓出口综合征。

    李学渊解释,臂丛神经卡压其实非常常见,80%可以通过纠正姿势、改变工作方式、理疗等保守治疗的手段改善,但还有20%必须通过手术治疗,赵女士属于后者。李学渊为她制定的治疗方案是,松解斜角肌并切除第一肋。

    按治疗方案,李学渊用2个小时、2个小切口,完成了2个手术。术后,赵女士症状迅速缓解,而且幸运的是,她的臂丛神经卡压尚未造成不可逆的功能损害。

    李学渊说,本科毕业时,她机缘巧合遇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手外科专家陈德松教授,在陈教授的鼓励下,正式开启了手外科的学习和职业生涯。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李学渊表示。

    庄云强

    51岁 主任医师  宁波市第六医院

    他14年“死磕”

    创伤骨科的“天花板级”技术

    骨盆骨折常常发生在车祸、高处坠落等意外事故中,是仅次于颅脑外伤、胸部外伤的第三大致死类创伤。骨盆骨折手术也因为难度大、风险高,被视为创伤骨科中的“天花板级”技术。

    因此,精准化的骨盆骨折微创手术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庄云强从2008年起,一直致力于通过引进、学习、革新技术,来啃下这块“硬骨头”。

    早前,55岁的钱女士遭遇车祸,骨盆处发生严重的骶髂关节前脱位,被紧急送到宁波市第六医院。

    庄云强首先对钱女士进行损伤控制,为骨折复位争取时间,接着迅速用CT和三维重建技术重建了她的骨盆形态,并用3D打印技术得到了她的骨盆模型。这使得庄云强和团队在不切开钱女士骨盆的情况下,就能直观了解骨折情况,提前规划和模拟手术,帮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射线透视损伤。

    庄云强采用Starr架微创复位技术,成功为钱女士进行了骨盆骨折修复。术后不到一周,钱女士便出院了;一个月后,她已能独自拄拐前来复查。

    庄云强说,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主要难度在于复位位置的维持和固定的精准度。早期的骨盆微创手术,通过X线透视辅助徒手进行,不仅射线危害大,血管神经损伤、螺钉误置、固定失效的发生率也高。因此,他紧跟技术的迭代,先后引进了数字化3D打印技术和智能机器人导航技术,使骨盆微创手术跨越1.0徒手时代、2.0数字化时代、3.0智能化时代,来到了4.0数智化时代,大大提高了螺钉置钉的准确率和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

    在庄云强的带领下,目前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的骨盆微创年手术量接近300台,相较于2019年翻了三番。不少患者从周边台州、上虞、舟山等地慕名而来。

    2006年,35岁的庄云强进入宁波市第六医院。他苦练手术,为了解前沿骨科技术还“死磕”英文,于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

    “每一位骨科医生都要挑选一个亚专业作为努力的方向。”庄云强说,骨盆微创手术是他为自己挑的“硬骨头”,但这块“硬骨头”他还没啃到头,希望自己的手术可以做得精一点,再精一点。

    郑敏哲

    41岁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他在患者的关节间

    自如地“修修补补”

    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视野,看到开放手术看不到的地方,做到开放手术做不到的精度,就是关节镜的优势所在。它可以广泛应用在腕、肘、膝、肩、踝等关节部位,对早期疼痛和功能受限的诊断和治疗都颇有帮助。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郑敏哲多年打磨的,便是这项技术。

    今年4月,40多岁的李先生在送货途中不慎摔倒,左肩抬不起来了,而且痛得白天没法干活、晚上没法睡觉,保守治疗了两周不见好转。当地医院磁共振检查显示,他左肩关节的4条肌腱断了3条,回缩多达4厘米,于是帮他联系了郑敏哲。

    修复肌腱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修得过紧,术后容易疼痛;修得过松,术后又会肌肉力量不足。在2个半小时的手术中,郑敏哲小心翼翼地把李先生3条回缩严重的肌腱拉回到最合适的位置,并进行反复调试,确保肩关节能360度活动自如,同时有足够的肌肉力量支撑李先生100公斤的体重。“我们感觉‘差不多’,可能对病人来说却是‘差很多’,因此关节镜医生必须‘斤斤计较’。”郑敏哲说。

    术后2周,李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左臂可以正常抬起来了,复查磁共振显示肌腱愈合良好;术后1个半月,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而这样一台手术,郑敏哲只在李先生肩关节处开了4个小指甲盖大小的小洞,出血量不足5毫升,大大缩短了恢复期。

    2011年,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开始开展肩关节镜技术,郑敏哲每天都会花一个多小时,反复观摩国内外“大咖”的关节镜手术录像;同时仔细复盘自己的每一台手术,研究怎么做才能使术后效果更好。

    随着自身技术的不断精进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升级,郑敏哲的肩关节镜手术时长越来越短,从最初的4个小时到如今的1个小时,患者的术后反馈也越来越好。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例如严重骨质疏松导致螺钉不牢靠、肌腱撕裂严重又质量差导致缝合困难,他也能在术中有的放矢,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目前,郑敏哲每年的关节镜手术量有400余台,以肩关节镜和膝关节镜为主,正逐步开展踝关节镜和肘关节镜。他说,医学技术的磨练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他至今保持着观摩“大咖”手术录像、复盘自己手术细节的习惯,他希望未来能让所有接受自己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都能术后无痛、活动良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