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疗系统“国考”
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

宁波市第二医院 以价值医疗为导向 持续提升医疗质量

心脏大血管外科杨文宇主任(中)和团队成员在做手术。

市二院新医疗综合大楼设计效果图。

患者在市二院入院准备中心办理相关手续。

    近日,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疗系统称之为“国考”)结果出炉。在全国1000多家综合类西医医院排名中,宁波市第二医院连续四年获得A+等级、进入全国百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前70、全省前十、全市第一!

    晒成绩、找差距、谋发展。“国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全国公立医院的一次全面“体检”,考核指标涵盖医院的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等四个维度。宁波市第二医院的病床规模在宁波并未位居首位,但“国考”成绩却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密码?这些年,宁波市第二医院为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又做了哪些努力?

    1

    坚持公益医疗:

    努力降低住院费用,让百姓少花钱看好病

    公立医院必须坚持公益属性,才能全心全意地守护公众健康。

    寻医问药,百姓最希望的就是少花钱,看好病。在“国考”中,平均住院费用增幅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2021年,宁波市第二医院平均住院费用增幅仅为1.53%,在“国考”中获得满分。

    肿瘤学是宁波市第二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以发病率前十的肿瘤类疾病为例,2022年上半年,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胰腺癌等病种的手术量均位居全省前十,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均次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二院的肺癌手术量居全省前三,均次住院费用较全省平均费用低了3000元左右;市二院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量在全省排第五,均次住院费用比全省平均费用低了2000元左右;市二院的胃部恶性肿瘤手术量在全省排第七,均次住院费用比全省平均费用低了9000多元。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还体现在疾病的三级预防上。

    自2013年起,作为宁波市肿瘤防治临床指导中心的挂牌单位,市二院除了积极做好抗癌科普工作外,还牵头多个社区和医疗机构,连续多年开展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针对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肝癌这五类城市高发癌症,开展高危人群评估和临床筛查等工作。仅2021年就完成风险评估25082人,临床筛查11035例;开展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共筛查20.5万人次,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项目在26个县级医院启动,共筛查26750人次。市二院还获得了由国家癌症中心颁发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国家癌症防控平台突出进步奖。

    “国考”评价体系中,医患满意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比如住院患者满意度这项,其中包含住院医务人员回应、对亲友态度、饭菜满意度、住院医生沟通情况、药物使用的沟通情况等9个维度。”市二院医疗质量管理科科长郑祺介绍,国家卫健委首次公布2018年度“国考”成绩单后,市二院对标患者满意度偏低的选项,一条条进行改进。正因为市二院在质量和效率上双管齐下的努力,使得评价指标中医患满意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的“国考”中,市二院的患者和员工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标准,获得满分。

    2

    狠抓质量医疗:

    四类手术全国排名连年提升,多项技术实现新的突破

    在“国考”指标中,体现医疗水平的医疗质量和四类手术数量是含金量高的硬核指标。近年来,宁波市第二医院通过引进人才、开展新技术等方式,实现了专科技术的突破,难度最高的四类手术全国排名连续四年实现提升,医疗质量分值的提升也成为拉动市二院在“国考”排名上升的主要因素。

    2022年一季度,根据省DRGs平台数据,市二院肺癌手术量排名首次进入全省前三!这“一小步”的背后,是市二院连续多年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方面的默默耕耘。2018年,市二院胸外科牵头联合呼吸内科、放射科等优势学科挂牌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心,进一步深挖学科潜力,持续优化规范肿瘤治疗路径,提高诊疗效能。在赵国芳主任的带领下,市二院肺部恶性肿瘤手术排名连续5年位列市内第一,2021年胸外科共开展手术近4000例,其中肺部恶性肿瘤手术超3000例。

    主动脉瘤是极度凶险的外科急症,市二院血管外科和心外科强强联手,搭建了主动脉瘤诊疗中心,依靠杂交手术室等高级治疗平台,大大提升了我市主动脉瘤的抢救成功率。心外科专家杨文宇带领团队3年来开展了300余台高难度心脏手术,填补多项医院乃至市内技术空白,其中三类、四类手术占比98%,四类手术占比65%,手术成功率100%。这其中,开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80余例,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五。

    乳腺外科专家李旭军作为全市乳腺肿瘤专业的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在市内率先开展腔镜下保乳手术、自体皮瓣转移乳房再造术等一系列具有先进技术含量的手术,年住院手术患者超过4000例次,其中乳腺癌手术量多年位居市内第一、省内前茅。早在2010年,李旭军就带领团队探索日间手术模式,如今日间手术占比逾75%,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也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

    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吴枫熟练掌握疑难复杂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救治的关键技术——TIPS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该技术被称为介入手术的“珠峰”,因其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熟练掌握这一技术的医生并不多。截至目前,吴枫已成功抢救数百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021年的TIPS手术总量超140例,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还获邀在国内多个省市传授先进经验,实现了专科技术的弯道超车。

    在提升医院专科实力同时,市二院还不断总结提炼,将诊疗规范推广到其他医院。为更精准地进行肺结节的分类和预警,2018年开始,市二院就着力对国际肺结节 LU-RADS分类进行改良。目前,市二院制定的肺结节影像分类标准,已作为新技术推广到省内50余家医疗机构,累计培训2800余人次,累计应用40余万例次。

    3

    注重效率医疗:

    多举措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均次住院时间缩短0.8天

    在凡事都追求效率的时代,推进以质量和安全为前提的“效率医疗”,成为公立医院服务更多患者并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趋势。让患者用最短的时间和较低经济成本看好病,正是市二院努力的目标。

    “沿海城市的办事效率,就是高!”来自陕西的王女士因为颈动脉狭窄来到市二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因为当天没有病床,门诊医生为她提前开好入院单,让她先做好所有准备工作。两天后,她入住医院时,医生已排好了第二天手术的时间,王女士和家人都觉得整个就医流程非常快捷便利。

    针对入院流程繁杂的问题,市二院以患者体验为导向,成立了“入院准备中心”,全面优化入院流程,有效缩短了患者入院后等待手术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0.8天。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市二院不少病种的住院天数都明显短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均次住院天数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86天,胸外科的食道癌恶性肿瘤患者均次住院天数比全省平均水平少5.36天。

    此外,为使患者更早回归正常工作生活,市二院还大力推进术后快速康复计划。在骨科,康复治疗师在患者手术前就和医生一起查房,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还推进早期康复和门诊康复的无缝链接,形成对骨科患者治疗的全程管理和服务闭环。

    医生开具的每百份CT等大型检查申请中,有多少是真正查出问题的?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作为监测指标,虽然在“国考”中不计分,但对医院医疗技术和运营管理是一个重要评价标准。近三年来,宁波市第二医院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一直维持超过87%的高水平,2021年甚至超过了90%。这一方面体现了市二院的规范诊疗流程和医师准确的诊断能力——并不仅仅依靠检查化验来诊断病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市二院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

    4

    推行精细医疗:

    掌上医院方便患者,移动办公让员工少跑腿

    精细化的医院管理,既服务患者,也服务医务人员。

    今年9月,宁波遭遇两次台风,考虑到市民出行困难,市二院及时推出线上义诊服务,市民动动手指就能看医生。

    为优化就医流程,市二院通过梳理居民就诊全流程,推出了围绕居民健康管理全流程的掌上医院平台体系,助力市民就医“最多跑一次”。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的掌上医院平台,用户可以实现预约挂号、门诊记录与体检报告查询、化验检查自助开单与结果查询、信息推送、健康教育、住院引导等功能。

    如诊前服务方面,市二院的掌上医院除了传统的预约挂号功能外,患者还可以在手机上查看去医院的路线以及周边停车场情况。诊中服务方面,患者除了可以查询排队情况、查询检验/检查报告外,还有住院订餐功能。诊后服务方面,患者离院后可用手机查看就诊记录和各类报告,还能享受病例复印件配送到家服务。截至9月底,市二院掌上医院平台注册人数已达到45.1万人,累计提供线上预约挂号122.86万人次。

    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节约办公时间,医护人员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从2017年起,市二院在市内率先开展钉钉智能移动办公,简化行政工作流程:实现院内行政审批向钉钉迁移,基本覆盖所有职能科室百余条审批流程。此外,市二院还应用智能会议、人脸识别签到等功能,改变传统会务模式;开展医管云公文轮阅,提升文件批转效能。

    为了提升医院设施、设备的维修效率,市二院后勤部门整合资源,设立一站式24小时后勤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实时在线监测、全流程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需求提供一站式办理的标准化服务。目前,市二院设施设备报修当天完成率达98.16%,主动巡查维修量占比达22.6%,返修率控制在0.8%以内。

    5

    强化协作医疗:

    全员参与预防静脉栓塞

    多学科携手服务疑难病患者

    在医学学科越分越细的今天,只有发挥多学科协同诊疗的优势,才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近年来,市二院通过打造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医护药技协同,提升了深静脉血栓预防水平、疑难疾病诊疗水平和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尽管VTE(静脉栓塞症)的发生率只有1%以下,却是患者在手术后发生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近年来的十大国家医疗质量改善目标中,“提高静脉栓塞症规范预防率”始终排在前五。作为一家外科手术能力突出的医院,市二院10余年前就开始着手VTE防治体系的建设,设计了覆盖手术全流程的一揽子预防措施。由于优秀的体系建设、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全员参与VTE防治的意识,市二院成为宁波市唯一获得“浙江省VTE防治联盟优秀单位”称号的医疗机构。

    与传统诊疗模式相比,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对疑难患者来说更省时、高效。2010年起,市二院在肿瘤学科中推广规范化的MDT流程。2019年,市二院专门成立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及MDT办公室。经过3年多的规范运作,如今市二院的多学科联合诊疗例数不断攀升,去年已达500多例,为不少疑难病患者提供了高质量的诊疗方案。

    在“国考”的I类切口感染率指标方面,市二院同样获得了满分,这体现了市二院通过医护高质量的协作,做到围术期患者高水平的管理。除了积极突破新技术外,市二院对医疗的基础工作与细节也毫不放松,如手术室医护对环境、人、器械等要素无菌的严苛要求,使得绝大多数相对清洁的手术I类切口患者,在术后都无需使用抗生素,且切口感染率仍控制在极低的水平,仅为国家标准的1/4。这既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也节省了医疗经费,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耐药菌的出现。

    【 结语 】

    “‘国考’成绩单像一把尺子,能精准衡量出医院在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医院管理者从中找差距、补短板;‘国考’成绩单也是一个风向标,为医院未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标杆。”宁波市第二医院党委书记郑建军介绍,近年来,市二院通过精细化管理推动内涵式质量提升,使得医院在受疫情影响以及因基础建设导致医疗用房大幅缩减的背景下,仍能实现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状况的持续进步。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样的改变来自医院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未来,市二院将秉承价值医疗“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方式将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运行模式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资源配置将从注重物质要素向注重人才技术转变,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医患满意度。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谢瑜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