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冬燕(左)和吴伟绒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记者 张海玉 摄 |
大概50年前,不到20岁的她在工地上救了一个跌入粪坑的“小男孩”后悄然离去。如今,她想问问对方还好吗。约半个世纪过去,当救人者与被救者第一次相见,她才发现当年闹了一个“小乌龙”,救起的原来是个“假小子”,对方已经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原来我当年救的是个女孩子啊!”“原来当年是您救了我啊!”10月13日,在宁海县长街镇对岙洞村,王冬燕见到了这段时间心心念念一直想找的“小男孩”,当看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隔短发利落的中年妇女时,王冬燕忍不住笑出了声。一段尘封故事,在这个秋日重新浮现在了眼前。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王冬燕只记得大概是1973年前后的一个上午。当时宁海县胡陈港长亭工地进入大闸门施工阶段,不到20岁的王冬燕被公社抽调到胡陈港,做土方统计和一些文字工作。工地食堂附近,总有个四五岁样子、胖乎乎的小孩在玩耍,听周围的人说,孩子的父亲在食堂烧饭,好像是大城塘或洋湖村一带的人。 “那天,我去大闸门工地时,路过一个厕所,听到附近传来‘噗通噗通’的声音。我觉得奇怪,因为那个时间点人们都去了工地,不应该还有声音。我本来已经走过了,想了想又掉头往厕所方向走回去。”王冬燕说,当时那个厕所是供工地上几百人使用的,很大,一长排的坐坑,用木板简单隔成了男厕女厕。 “我先快速从女厕看起,发现没人,然后男厕也没人。我不放心,就一个坑一个坑细看,结果在男厕的一个坑位里发现了常在附近玩耍的那个小孩,浑身上下已被粪便污染,正想努力从边缘爬上来,但坑位很高,很难使上力。”看到苦苦挣扎的孩子,王冬燕来不及思索,俯下身,几乎趴在地上,才将孩子从粪坑里拉了上来。“当时我虽然个子不高,但有的是力气,所以单手把她拉了出来,送到了食堂附近。”闻讯赶来的食堂师傅们很快围住了孩子,王冬燕这才默默地离开,回宿舍换洗。没几天,她从工地回到原本的生产队,再之后,她参加高考,去了宁波卫校读书。那次救人,她对谁都没有提起。直到不久的前一次聊天,才让她回想起来。 “退休后,我经常看一些寻亲节目,有一次就说了句‘当年我还救过一个小孩,不知道这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家这才知道曾经发生过这么一段往事,热心的朋友循着“孩子的父亲是长街镇城塘村或洋湖村一带的人,曾经在工地做过厨师”这一线索,很快就找到了人。 “首先电话联系到的是被救小孩的哥哥,他说确有那么一回事,那几年他父亲在工地做厨师,也的确有小孩掉进粪坑被人救了起来,但被救的不是男孩,而是他的妹妹。”一通电话下来,王冬燕才知道,原来自己救的是个小女孩,名叫吴伟绒,当时只有4岁。 10月13日,吴伟绒早早等在家里,买了水果,烧了热水,等着恩人到来。当王冬燕从宁海县城赶到吴伟绒家,一见面,两个人就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那时候的事情记不太清了,但爸爸曾经提起过,说多亏了好心人,不然我这条命可能就没了。”吴伟绒今年已经54岁,早已不是王冬燕记忆中那个胖胖的男孩模样,她听哥哥说起,当时大家都顾着救人,等到想起来寻找恩人时,王冬燕已经离开了工地。她父亲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最后只能作罢。 “家里人都很后怕,因为周边乡下也出现过小孩子掉落粪坑、没人发现窒息而死的事情,当时要不是您,我这条命可能就没了。”聊天时,吴伟绒拉着王冬燕的手一直没有松开。 “王冬燕救人这件事,我们都不知道,但这的确是她会做的事。”王冬燕的同学告诉记者,她们认识多年,自己印象中的王冬燕,一直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她从宁波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宁海县妇保院,之后又调入县里的献血办,一直默默无闻做好事,现在退休了还在做公益。”在王冬燕的手机相册里,记者看到她被评为“1995年度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医务卫生工作者”的证书,还有“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证书。 “我从1999年就开始献血了,一直献到退休。”王冬燕说,自己是个有49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初救人只是出于本心,如今找到吴伟绒也只是想圆一个夙愿,看到吴伟绒过得好她也觉得开心。“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多走动,像亲戚一样!”记者 张海玉 通讯员 胡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