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机构的动向是市场行情的“风向标”。今年第三季度,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反复的疫情,宁波的投融资江湖依然风生水起,仅IPO前融资事件就有28起,一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迅速崛起。投资方中,不乏红杉中国、顺为资本、元璟资本以及腾股创投、深创投等资本大鳄和头部创投机构的身影。 那么,这些被“资本大鳄”相中的项目,究竟有何独到之处? 生物医药成为“香饽饽” 从行业分布看,今年第三季度宁波的28起IPO前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6起)、电子信息(5起)、新材料(5起)、智能制造(4起)等领域。 无疑,生物医药赛道是最火热的“香饽饽”,本月宁波生物医药领域新增两家上市公司——新芝生物和健世科技分别在北交所和港交所挂牌上市,再次站在全市产业版图的聚光灯下。不仅如此,今年第三季度宁波仅有的2起C轮融资事件,也被该行业“包揽”—— 今年8月,聚焦体外诊断和法庭医学的海尔施基因,获得由深创投领投的数亿元C轮融资。其他跟投的“金主”,还有和丰创投、鄞工创投、滨江开投等宁波地方国资的身影。 公司的创新产品与民生息息相关。其研发的13种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检测试剂盒,配合其后续推出的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公司还为公安系统、司法机构提供人类DNA个体识别、亲缘关系鉴定等完整技术解决方案。 同样获得C轮融资的,还有深耕数字病理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江丰生物。传统的病理图像信息,仅靠显微镜肉眼观察识别。江丰生物通过专业设备扫描数字病理图像切片,为医疗诊断装上“数字大脑”,造福千家万户。 其他受“聪明钱”关注的宁波生物医药项目,还有绿色合成创新型医药服务商赜军医药、研发脊柱微创医疗器械的华科润生物、致力于核素药研究的砹尔法纽克莱、打造化学蛋白组学药物发现平台的礼达先导……涉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曾经被视为宁波产业结构短板的生物医药行业,为何会在近期频传“逆袭”佳话? 甬兴证券财富业务部产品经理程亮指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有技术推动和资本推动两条路径。前者有赖于高校和科研院所长年累月的研发积累,而宁波今年生物医药产业的爆发,得益于后一种路线。 “当前,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行业也细分为制药、诊断、生物工程、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一些有特色的产业异军突起,给广大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带来机会。宁波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对外开放的优势,正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招商引资和本土企业培育,抓住机遇弯道超车。”程亮分析道。 IT领域诞生“潜力股” 在生物医药行业大放异彩的同时,宁波的电子信息领域也诞生了“黑马”,其中不乏一批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风口的初创企业。 眼下“元宇宙”的概念日益火爆,吸引不少玩家入局。创立于去年9月的万有引力(Gravity XR)已成为红杉资本、IDG资本等“大鳄”的“宠儿”。该公司以核心芯片为载体,硬件技术与算法为支撑,为行业提供下一代XR用户体验所需的完整技术方案。 宁波博登智能是一家人工智能综合数据服务商。公司成立3年,已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过去,人们要想“训练”AI识别图像,实现机器学习,得靠人工标注海量的数据标签,而博登智能则将这一过程自动化,大幅提升识别效率,为自动驾驶等领域赋能。 若上述两家“潜力股”借资本的东风腾飞,宁波在未来全国的IT赛道将赢得更大话语权。同时,长三角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加速了宁波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兴起。 今年9月,深耕离散制造业的中之杰完成由元璟资本独家投资的近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接近“独角兽”。公司研发的工业软件——德沃克智造,平均帮企业实现交期缩短3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5%,在汽车配件、高端装备、机械制造等行业树立良好口碑。 当数字化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宁波恰有两家从事工控安全的企业进入资本视野,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分别是如磐科技和齐安科技。前者为红杉资本所看好,后者则得到宁波通商集团的国资入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宁波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有很强的实力,未来则要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为更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生态基础。 融资江湖何以开疆拓土? 眼下,如何以资本为支点撬动新兴产业集聚,正成为全国各地的思考题。从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和融资轮次看,宁波的融资江湖,尚有开疆拓土的空间。 就地域分布而言,今年第三季度宁波的28起IPO前融资事件,集中分布在鄞州区和慈溪市,正好是宁波GDP排名最靠前的两大区域。海曙区和镇海区紧随其后,而宁海县、江北区、象山县暂时没有选手上榜。 但这些区域依然有丰富的“后备军”。截至10月15日,在宁波股权交易中心的3000多家挂牌企业中,宁海县占据177席,江北区和象山县各占173席。一些具备成长性和含金量的企业,有望在本土创投机构的支持下登上更大舞台。 同时,宁波第三季度的这些融资项目,大多做的是“B端”生意,即为企业提供服务或制造工业品,而走“C端”路线的仅有新锐小家电制造商轻美电器、奢侈品综合服务提供商欧派亿奢汇等寥寥几家。 这既反映宁波以制造业见长的硬实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宁波制造在直面消费端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宁波这28起融资事件中,战略融资占据“半壁江山”,B轮及以上的融资轮次约占四分之一。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融资,已成为不少企业“强链补链”的方式,例如从事能源管理的杉杉合同“牵手”江苏安时储能、苏州若一电子入股轻蜓视觉,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 “目前,宁波不少企业对产业主导的战略融资驾轻就熟,但对接风投机构等社会资本的意识值得增强。建议有条件的企业打开视野,加强和全国各地创投机构的联络,助力宁波营造活跃的创投氛围。”清科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叶孙听表示。记者 严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