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建永近照。受访者供图 |
|
宁波最大的境外水库——钦寸水库。 |
|
茅永斌近照。受访者供图 |
晚报从创刊的第1期到现在的第10000期,10000个日日夜夜书写在一张张报纸上,一页页展开,仿佛打开了穿越之门,波澜壮阔的城市变迁跃然纸上。 时代在变、形态在变,但有些事,晚报始终不变。 历史是昨日的新闻。在晚报第10000期的此刻,我们回访了1995年1月1日创刊号头版上每一篇报道中的人物、事件,倾听历史的回声,见证时代的发展,于万家灯火中,致敬创刊号。 跑友 许建永 “那天,我就在‘新年第一跑’队伍里” 1995年1月1日,晚报创刊号头版刊登了当天“甬城新年第一跑”的新闻。那天清晨,许建永就在参加环城长跑的千人队伍里,他的跑步生活一直坚持至今。 “《宁波晚报》已经陪伴我和家人近1万天,早已经是老朋友。”许建永说自己“与晚报有缘”,20多年来曾多次“登上”晚报版面,有时候是参加跑步健身,有时候是参加公益活动。 作为甬城资深跑友,坚持长跑已长达40多年的他见证了宁波跑步运动的兴起:“20多年前,宁波元旦长跑是每年最大规模的跑步活动。随着社会发展,全民健身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参加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市民能参加的马拉松赛事也层出不穷。不过,还是每年的元旦迎新跑最具仪式感。” 许建永除了跑步,还喜欢读报、读书,也喜欢参加公益活动。他参加各类跑步比赛获奖无数,参加各种征文、主题词征集等活动,也频频得奖。 2001年,许建永的名字出现在《宁波晚报》头版新闻里:宁波三江口新建的CBD广场征名,从晚报上看到消息后,他就投稿建议叫做“天一广场”。最终“天一广场”名称被采用,许建永带着儿子把1360元税后奖金捐献给了希望工程。 许建永说,有幸养成跑步、阅读、公益的好习惯,这是丰富自己人生的“三驾马车”,“也是自己最大的福报”。 记者 戴斌 民生实事 “见证宁波从‘等水喝’到‘喝好水’” 1995年1月1日《宁波晚报》创刊号,刊发了记者何良京的报道:市政府1994年初确定的九件实事工程之一——确保旺季供水及水厂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全市水厂日供水量提高至60万吨以上。 20多年过去了,《宁波晚报》和市民一起,共同见证着这个城市的成长,目前宁波的供水量比1995年已增加了近3倍。 全国首创水库群联网联调新模式——中心城区水库直供水由40%提升至100%,建设完成了白溪水库引水、皎口水库引水、钦寸水库境外引水以及东钱湖、毛家坪、桃源水厂等重大供水工程,形成了多水源联调、多水厂联网、多水管联供的宁波城市现代化供水体系。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理念,开启水库水作为饮用水源、江河水作为工业水源的“双供水”时代。民生保障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2016年1月,江东水厂超滤膜处理工艺投入试运行。2020年6月,总投资17.54亿元、设计供水能力50万吨/日的桃源水厂建成通水,形成了宁波中心城区200万吨/日的制水能力,其中有70万吨是源自第三代超滤膜净水工艺,自此宁波领跑全国开启饮用水“膜时代”。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林涵 文/摄 献血志愿者 茅永斌 “与晚报一起,见证献血事业蓬勃发展” 1995年1月1日,《宁波晚报》创刊号头版报道了89名医务工作者无偿献血迎新年的活动,采访了两名医务工作者。其中第一个献血的,是时任中医院副院长的茅永斌先生。 27年过去了,今年73岁的茅先生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身体硬朗,声音洪亮。说起晚报当年的报道,茅先生依然感触颇多。 他说,那时候献血不像现在这么自愿和踊跃,当时他正值壮年,因此,每当需要献血时总是积极报名。他的以身作则也带动了单位职工积极参与。 为了方便志愿者自愿献血,宁波街头出现了流动献血车和献血屋,成了甬城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随着无偿献血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宁波的血液供应已完全来自无偿献血,并且实现了自给自足,这是宁波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茅先生说,宁波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宁波晚报》功不可没。大量、持续、准确的科普宣传,消除了公众对献血的疑虑,也让大家对无偿献血的社会意义有了更多的认知和了解。 茅先生说,相伴多年,他早已成了晚报的忠实粉丝,每天阅读晚报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希望晚报继续坚持办报的初心,坚持正能量的引导作用,抢占舆论阵地,引导读者,特别是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记者 程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