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万家灯火 一往情深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的歌

蔡康近照

今年年初,郑涨钱(右)参加余姚阳明街道的爱心活动。通讯员 朱剑庆 摄

郑涨钱一家因《宁波晚报》的报道而戏剧性地团聚。左一为郑涨钱失散了23年的小女儿张华君与父母及姐姐合影。

郑涨钱(右二)应邀来晚报做客,记者前往火车站迎接。

    从晚报创刊一直到现在,我们用纸和笔记录了这个时代个体的拼搏与求索、欢喜与悲戚,并用真诚的笔触,将光亮送达每一个人。

    在迎来晚报第10000期的时候,我们回访了当年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他们的生活又有了怎样的际遇和变化?

    1995年9月,宁波晚报副刊部在余姚开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当时的副刊部主任贺圣思了解到青年作家蔡康正在写一个以余姚当地发生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就约他另写一部纪实文学。

    让蔡康没有想到的是,这部以《花烛泪诉人间情》为题刊发的作品后来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成为《宁波晚报》首个“引爆”全国的话题;再后来,蔡康又写了《江亚轮惨案》,将笔触对准1948年上海-宁波航线上发生的世界最大海难,他的文字最终成为告慰2300多个亡灵的安魂曲……

    

    满城争说“花烛泪”

    十年一祭“江亚轮”

    

    发现苦难故事中的人性光辉

    “花烛泪”的故事,说的是余姚有个农民得了恶性淋巴瘤,被告知将不久于人世。正在坐月子的妻子突闻噩耗精神失常。为了不拖累妻子,他主动办了离婚手续,并促成妻子改嫁,不得已之下将出生不久的小女儿放在饭店“放生”。后来他以顽强的意志力存活下来。若干年后,妻子的第二任丈夫罹患重病,临终前又将妻女重新托付给了他。

    蔡康从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里读出了普通人的善良,以及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经过对主人公详尽细致的采访,蔡康将这个故事写出了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人生况味。以真实名字出现的男主人公郑涨钱、妻子刘桂英,以及他们的女儿因此收获了不少同情之泪。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1996年3月22日。故事在晚报上连载后,引起无数人关注,蔡康也因此接到许多读者的电话,而这天接到的一个电话让他大为惊讶,激动不已,因为那人告诉他,有人知道郑涨钱“放生”在饭店的小女儿下落。一场催人泪下的重逢开启了,一边是和女儿失散23年的郑涨钱和刘桂英,一边是辗转被好心人收留的小女儿张华君……

    随着后续报道的发酵,“花烛泪”的故事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北京晚报》《羊城晚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全国几十家报纸相继报道,当时我国重要的对外刊物《今日中国》还把故事翻译成6种文字,介绍给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后来,一些高校的新闻系,还把《宁波晚报》这个成功的报道和策划作为教材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近日,记者在采访蔡康的同时,也从余姚有关方面了解到,70多岁的郑涨钱与妻子仍健在。今年年初,郑涨钱曾被邀请参加余姚阳明街道的爱心活动,与几位“好人”一起共度元宵。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