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万家灯火 一往情深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的歌

2021年,东京奥运会,汪顺夺冠。 新华社发

幼年时的汪顺。 受访者供图

在医院治疗时的崔译文。

今年夏天,崔译文大学毕业了。 受访者供图

姚腾飞近照。 记者 崔引 摄

姚腾飞和同事救人时的视频截图。

訾贵丽近照。 受访者供图

2009年时的訾贵丽。 记者 王勇 摄

今年上半年,郑文渊和妻子双双支援上海抗疫后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2020年2月9日,李梦颖依依不舍地拉着出征武汉的丈夫的手。通讯员供图

    哪里都有好故事,我们在恰好的时间,遇见了他们。 他们因热爱而发光。一束光簇拥着一束光,温暖着这座城,也被这座城温暖着。

    

    与晚报“同龄”的奥运冠军汪顺

    我们一路见证他的成长

    1995年1月1日,《宁波晚报》创刊的时候,汪顺还不足周岁,堪称“同龄人”。1万个日夜,晚报记录了很多人、很多事,其中当然包括汪顺“厚积薄发”的故事,晚报见证了他一步步走向国际赛场、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历程。

    从6岁开始游泳至今,汪顺与泳池相伴已有22年。他在国际大赛初露锋芒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摘得200米混合泳银牌。

    2011年是汪顺新的起点:在上海世锦赛与队友共同摘得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全国游泳锦标赛上400米混合泳比赛中打破亚洲纪录;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城市运动会上一人独得4金。从那时起,帅气俊朗、笑容阳光的汪顺,开始被体育迷们亲切地称为“微笑王子”。

    2011年,晚报记者在南昌记录了央视著名体育解说员韩乔生对汪顺名字的趣解:“汪顺这个小伙子为什么这么厉害?看看名字就是个好名字啊:汪,三点水一个王,意思就是水中之王;名字叫做顺,在水里顺顺利利。而且他生在宁波,也是一个有水的城市……”

    虽然年少成名,但在群星闪耀的泳池内,他登上国际大赛舞台之后,用了10年才触摸到最高目标。

    2012年伦敦奥运会,18岁的汪顺初出茅庐止步预赛。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5年喀山世锦赛和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他都是获得铜牌。2019年光州世锦赛前,他很希望“给奖牌换个颜色”,可最终只获得第六名。

    《宁波晚报》一直关注并持续报道着汪顺的成长轨迹。终于,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汪顺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中夺冠。

    近日,汪顺的父亲汪严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感谢晚报一直以来对汪顺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祝晚报越办越好。”

    记者 戴斌

    

    “挡刀女孩”崔译文

    回到家乡继续“发光发热”

    2019年,崔译文英勇救人的故事,温暖全国网友。在同学遭遇歹徒攻击时,她毫不犹豫挡在前面,自己却身中8刀,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挡刀女孩”。作为军人的孩子,忠诚、勇敢、责任早已融入崔译文的血脉。挡刀壮举,是偶然,更是血脉深处的精神使然。

    2019年4月30日,宁波晚报·甬上APP刊发的崔译文的报道《“如果我不冲上去,她可能会死”》被央媒转载,迅速在全网发酵,她见义勇为的事迹感动了亿万网友。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央视新闻等众多媒体转载报道。

    从中国好人到全国最美大学生,从全国三八红旗手到全国见义勇为英雄,从浙江道德模范到全国道德模范……这三年,崔译文收获了很多荣誉和掌声,但她却有着超乎这个年龄的清醒。“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刻意减少在媒体前曝光的频次,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更是只字不提。家里的各项荣誉证书和奖杯多达二三十本,这些都被母亲小心翼翼收起来了。

    “我第一次站上舞台说自己的经历,紧张得两条腿直哆嗦,头一天晚上更是睡不好觉。现在已经坦然了很多。大家看着我的眼神总是很关切,有时候学弟学妹还会私底下悄悄问我,姐姐,你的伤口还疼吗?”崔译文说,她总会被突如其来的温暖打动。

    今年7月22日,崔译文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的荣誉称号,她的名字再一次冲上热搜。她还记得那天颁奖时的场景,很多人叫出了她的名字,还记得“身中八刀”的细节。“当时有很多英雄就站在我身边,大家都会关切地询问我的近况,真的很感动。”这些年,她收获了很多荣誉和掌声,她也希望借助《宁波晚报》的平台,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告别高光时刻,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崔译文依旧是那个充满正能量的姑娘。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崔译文刚好在宁波休假,她来到鄞州东柳街道月季社区当防疫志愿者。从疫情排摸、沿街商铺登记备案、资料整理到接听咨询电话,这段志愿者工作经历让她收获很多。

    今年夏天,崔译文大学毕业了。在学校拍宣传片时,当被问起“毕业以后,去哪里发展”,崔译文脱口而出:“我会回到我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最近,她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希望能在合适的岗位发光发热。

    崔译文说:“我出生在军人家庭,成长在部队大院,勇敢和荣誉已经扎根在我的内心深处。正能量的事听多了,心里也就记住了,就会变成自觉行动。希望遇见更好的自己,帮助更多的人,带动更多人传递正能量!”

    记者 薛曹盛 实习生 李睿清

    

    “托举哥”姚腾飞

    他温暖了这座城,也被这座城温暖着

    今年9月30日,国庆节的前一天。位于宁海县桃源街道的顺丰速运金山营业点,十分繁忙,姚腾飞来来回回地搬着包裹。

    老家河南驻马店的姚腾飞今年35岁,在宁海已经做了11年的快递员。2013年6月20日中午,姚腾飞和7名同事一起,在快递公司上班的时候,意外发现附近居民楼5楼窗台有一女童摇摇欲坠。他和同事们见状快速冲了过去,用双手摆成梯形,成功托住坠落的女童,他和同事们手臂受伤,女童安然无恙。这一见义勇为的事迹经《宁波晚报》报道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大家纷纷点赞这群“托举哥”。

    转眼近1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姚腾飞仍有些腼腆:“生命面前,谁都会冲上去,这没有什么。”

    今年4月,在宁波市总工会的推荐下,姚腾飞成为宁波首位快递小哥政协委员。

    这些年来,姚腾飞还是那个姚腾飞,他依然坚守岗位,热爱快递员工作。因为工作高效负责,业务零投诉,他年年被评为优秀员工,去年还被总公司授予“关键英雄奖”。

    “这些年来,宁波的发展很快,我们每天穿行在城市中,看着楼房越来越高,街道越来越美,心里也很开心。”姚腾飞说。

    “这些年来,我也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姚腾飞说,自己在送快递的时候,人们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谢谢”二字,还经常有人往快递车上塞矿泉水、牛奶等礼物,每当那时他就感觉特别暖心。

    “宁波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很喜欢这里!”姚腾飞说,“我们已经爱上了这座有温度的城市!”

    记者 陈善君 通讯员 王頔

    

    “面人姑娘”訾贵丽

    感恩宁波 大家的爱让我终生难忘

    “国庆假期客流很多,我多做一些当下最热的‘汉服小面人’,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日前,记者在江北区慈城镇民权路202号叫做“小丽面人”的店铺里看到訾贵丽时,她正忙着手中的活儿。

    訾贵丽告诉记者,她是今年搬到这个地方的,平时客流量不大,到了节假日生意会好一些。令她很感动的是,一些爱心人士一直关注着她,给予她心灵上的温暖。

    2009年,訾贵丽来到宁波,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她拒绝捐款,靠做“小面人”自力更生的励志故事,经《宁波晚报》报道后广为人知,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面人姑娘”。

    “宁波给了我太多温暖,当时有很多人捐款,但都被我拒绝了,他们就换了一种方式,向我购买面人。宁波是一个大爱之城,在这里也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回忆起这些年的一切,訾贵丽说。

    “我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希望有和我一样情况的患者来店里坐坐。希望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我也能给予一点帮助。”谈起现在的生活,訾贵丽说,如今自己病情稳定,正在进行保守治疗。

    訾贵丽今年租下了这间店面,每天早上8点开始工作,一直要到晚上9点多,虽然辛苦,但也很充实。

    最近,訾贵丽开始在抖音和快手上开设账号,记录自己的作品。她说,是宁波的温暖在艰难的时刻支撑着她,她会照顾好自己,好好地活下去。

    记者 边城雨

    

    医护伉俪郑文渊、李梦颖

    从武汉到上海,“逆行”中收获成长

    2020年2月10日的《宁波晚报》头版,刊登了一张为援鄂医护人员送别的照片:大巴下的妻子依依不舍地拉着车上丈夫的手,照片上流露出的万千不舍,打动了众多读者。照片上的主人公,就是宁波市第一医院医生郑文渊和同在医院当护士的妻子李梦颖。

    1988年出生的郑文渊是心内科医生,妻子李梦颖是眼科护士。2020年初,接到驰援武汉通知时,他毫不犹豫第一时间选择报名。在出征仪式现场,他和妻子都忍住没哭。但分开后,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眼眶。

    李梦颖说,丈夫在武汉的日子里,每当两人通电话,郑文渊总是说自己一切都好,还经常安慰她不要担心。伴随许多“第一次”单独解决问题后,李梦颖也慢慢懂得,勇敢才是面对困难时最好的武器。

    今年4月,李梦颖接到了加入应急采样队驰援上海的通知。就在李梦颖驰援上海后5天,郑文渊也成为浙江省援沪医疗队的一员前往上海,在方舱医院工作。在上海的日子,两人虽然不能见面,但彼此牵挂的“战友情”让他们的心靠得更紧。工作累的时候,他们互相加油打气;孩子在家高烧不退,两人除了牵挂还不忘互相宽慰,最后一起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

    “武汉的抗疫经历让我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普通生活其实弥足珍贵,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郑文渊说,几次抗疫的经历, 他和妻子都收获了成长。记者 孙美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