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万家灯火 一往情深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迁日记

1995年3月9日,关于“城隍庙商城初展风姿”的报道。

1995年4月1日,关于“宁波体育场开建”的报道。

2014年12月30日,关于“奥体中心开建”的报道。

2019年5月22日,关于“市城展馆即将开馆”的报道。

2020年1月19日,关于“老外滩北岸亮相”的报道。

2020年9月24日,关于“宁波院士中心即将启用”的报道。

2022年6月3日,关于“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完工”的报道。

2003年9月11日,关于“一个人博览会”的报道。

2022年7月11日,关于“宁波组织外贸企业包机出国开拓市场”的报道。

    6 都市的繁华

    人流如织、灯火璀璨的商场、城市综合体,以及各种城市文体设施,共同构成典型的都市图景和城市生活内涵。

    从上世纪90年代商贸繁华的中山路这条“浙东第一街”,到当时惊艳了全国的天一广场、和义大道、老外滩,再到今日的鄞州万达广场、江北万象城、东部新城宏泰广场等一大批商业综合体;

    从《宁波晚报》创刊那年开建的宁波体育场,到后来的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宁波大剧院、宁波文化广场、五一广场、新图书馆、市城展馆、奥体中心、宁波国际会议中心……

    对于深刻影响了宁波人生活的这些公建配套,《宁波晚报》一路都是见证人。

    7 开放的气质

    在宁波的经济版图中,外贸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自1995年创刊以来,《宁波晚报》见证了宁波从一个年进出口额不足50万美元的“小舢板”,成长为中国第六座“外贸万亿之城”的历程。从纸间到指尖,一篇篇有温度的新闻报道,绘就宁波外贸近30年的发展史。

    在中国“入世”前夕,广交会是中国企业接轨世界市场的一扇窗。2000年10月18日,《宁波晚报》刊登《百余“红脚梗”包机赴穗参加广交会》的报道,讲述的是宁海县西店镇120余名农民企业家在西店镇工办的牵头下,包机参加第88届广交会的消息。

    这场包机轰动全国,不仅彰显了“甬闯世界”的精神,也拉开宁海西店外贸突飞猛进的序幕。彼时,这群“红脚梗”有不少连宁波市区都没到过,甚至错把飞机安全门当成出口。如今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全球,如文中报道的宁波兴伟塑料制品公司,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美工刀生产制造商。

    “开放型经济,一直是宁波经济重要的支撑点。宁波企业家敢为人先、诚信务实,有‘东方的犹太人’的美誉。”晚报资深记者、国研经济研究院东海分院执行院长陈旭钦说。

    在中国加入WTO后不久,他于2003年9月11日记录了《“一个人博览会”的诚信故事》——

    由于“非典”疫情,原定于2003年6月8日举办的宁波消博会延期,但印度客商哈里斯因故未收到消息,依然于6月8日来到宁波,成为“参加消博会的唯一外商”。宁波消博会工作人员为他量身定制采购业务,让他收获了一大笔订单和一段难忘的经历。

    “经过《宁波晚报》的报道,哈里斯成为‘宁波名人’,许多宁波外贸公司都对着报纸上的照片,慕名找他谈生意。这个故事反映出宁波商帮的诚信精神,也成了宣传宁波外贸的‘活广告’。”陈旭钦回忆道。

    伴随对外开放的步伐,宁波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价值不断延伸,背后是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2010年10月19日的《宁波晚报》,记录着宁波外贸“破茧蝶变”的轨迹,当时全国每100美元的出口生意中,就有5.5美元来自宁波。

    “十年前,宁波民营企业带到广交会的产品,多数是手电筒、文具、纺织品等低技术含量产品。如今展示的却是太阳能发电芯片、节能小家电、高档汽车配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他们带去的产品越来越轻,附加值却越来越高。”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中国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宁波外贸的概念也从“卖全球”向“买全球”扩展。2021年“双11”那天,宁波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突破千亿元的城市,《宁波晚报》通过整版报道,道出宁波一流的城市营商环境竞争力。

    2021年12月11日,在中国加入WTO二十周年之际,宁波成为“外贸万亿之城”。宁波外贸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较2001年分别增长约10倍和16倍,将在“双循环”中找到“下一个万亿”的新动能。未来宁波的开放之路,将继续在《宁波晚报》的见证下扬帆远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