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改促六转”

我市瓶装液化气
市场改革
成效明显

瓶装气实名推广。

入户检查。

瓶装气场站检查。

统一瓶装气配送车辆。

升级后的配送员队伍。

瓶装气场站提升改造。

    瓶装液化气市场改革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民生保障。近年来,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中心城区为突破口,突出保安全、保供应、保民生,持续深化瓶装液化气市场改革,全方位破解瓶装液化气领域深层次矛盾。目前中心城区16家企业整缩为3家,行业面貌得到有效改观。

    经营形式“规模化”了

    改经营模式,推进瓶装气企业从低小散向规模化转变。2021年,中心城区(除奉化)实现联合经营、集中配送,16家企业联合整缩为3家具有供气许可的经营主体;宁海县采取“7+1”模式,即主城区1家企业,其余7家规模化经营;象山县以象北、象南、鹤浦3个片区分区集中配送;慈溪、奉化、余姚等地也在逐步推进市场的规模化改革。

    购气渠道“线上化”了

    改销售渠道,推进用户购气从传统模式向多渠道拓展转变。强化企业“用户至上”理念,以“线上平台+热线”为抓手,2021年搭建瓶装液化气服务线上平台,统一服务热线电话,实行“淘宝式”线上购气、“外卖式”送气上门,为用户提供网上、电话、配送人员接单等多种渠道,彻底改变了向“黄牛”私下订气的不规范现象,形成“市场充分竞争、价格公开透明、用户自主选择”的销售新模式。截至2022年9月底,自主订单比例从改革初期不足1%提高至90.6%,其中移动端订单量增长了656%,受到用户广泛好评。

    配送服务“正规化”了

    改配送服务,推进配送队伍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中心城区、象山、宁海等地采用集中配送,管住重点群体,建立统一行为准则、统一发证管理、违规违法“黑名单”和配送资格进退机制,由一家专业企业开展瓶装液化气配送服务。专业配送企业按照浙江省住建厅等四部门《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管理指南(试行)》等规定,与配送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使“游击队”变成“正规军”。2021年共组织配送人员培训1312人次、考核合格1165人次。中心城区配送企业与700多名配送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并按规定缴纳五险,实现员工化管理。目前新招配送人员占比37.3%,原配送人员数量缩减53%,年龄超60岁的配送人员替换率达86%。在此基础上,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会同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瓶装液化气配送车辆管理的通知》,统一配送车辆样式标识、规范编号,实行定人定车管理,建立文明交通档案,规范配送“最后一公里”。中心城区现有标准配送三轮车406辆,在非禁摩区范围配送。

    安全管控“精确化”了

    改环节流程,推进安全管控从模糊型向精确型转变。我市于2017年始逐步构建瓶装液化气气瓶信息化系统,通过“一瓶一码”方式为全市450余万个钢瓶安装二维码标识,确保各个流程环节可追溯,实现了气瓶从充装到报废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气瓶实名制全覆盖,用户信息真实性和入户安检数量质量明显提升。中心城区第三季度入户安检单数96.2万单,覆盖用户38.1万户,与第一季度相比分别提高96.8%、106.7%,隐患整改完成率提高14%。同时,为全面消除用户自行取运瓶装气的安全隐患,提高入户安检率,目前鄞州区、海曙区、镇海区已限制自提,下步将逐步扩大“取消自提”范围,按就近就便原则推进配送“网格化”。

    站容站貌“标准化”了

    改站容站貌,推进储配站场从脏旧乱向标准化转变。2021年,率先在全省开展储配站标准化提升改造,编制储配站站容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市域范围统一场站标准的城市。目前全市56座储配站已全部完成提升改造,站容站貌焕然一新,所有场站进门和充装台视频监控与市监管平台联网,场站安全运行信息化水平提升显著,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安全投入和安全自律得到进一步提升。

    执法方式“多样化”了

    改执法方式,推进燃气执法从常规执法向行刑衔接转变。保持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未落实气瓶实名制、非法存储、违法经营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燃气安全执法检查71418次;立案查处1311起,同比增长317.5%;处罚金额331.1万元,同比增长46.9%;行政拘留7人,有力打击了瓶装液化气领域违法犯罪气焰。

    记者 边城雨 通讯员 刘拥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