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艺宁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士港深溪村 发现一块 元代墓志碑

专家读出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墓志碑发现现场。

    10月23日,我市文史爱好者在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发现一元代墓志碑,内容据判断为《松江府判官严公墓志铭》。“宁波的元碑存世数量较少。墓主人姓严,其‘松江府判官’职位相当于当年的上海‘副市长’,晚年居住在鄞县(今宁波),碑的规格还是挺高的。”发现者之一、我市知名金石藏家程健捷告诉记者。

    墓主人是个“清廉”的官员

    当日,由地方文史爱好者组成的“N维宁波”群成员在深溪村聚会,楼稼平、程健捷等人偶然走到一户人家前,低头见阶沿石上赫然有字。仔细一看,“至元十有八年”字样跃入眼帘,竟然是一块元碑!

    程健捷等马上告知当时同在村中的天一阁原副馆长、金石专家章国庆,鄞州区非遗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本侹等人,经辨认,墓主人的生卒年为元至元十八年(1281)到至正七年(1347),至正八年落葬。据此,该墓志碑距今已674年。

    24日,章国庆与程健捷再赴现场,对此碑进行了摹拓,发现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一个官宦之家。”程健捷告诉记者,发现有字的其实是整块墓志碑的一半,前一半在不远处,亦铺作阶沿石,惜字迹已磨损。“所以墓主名字不详,但从残文可知他是台州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严宽在温州做官,小儿子严庄在慈溪做教谕,还有女儿和孙子。”程健捷说,“碑文还讲到墓主人的一些功绩,如建粮仓、除暴安良、拒贿等。”

    墓主人生前正处于方国珍割据时期。“方国珍也是台州人。此碑虽文字不全,但可以看出,作为同乡,墓主人曾为方氏说话。”章国庆补充,在仕途的终点,墓主人因痼疾发作递交辞呈,以“承务郎松江府(今属上海)判官(府之副职,相当于副市长)致仕”。

    碑文还写到,墓主人落葬于鄞县“桃源乡稠领(岭)深溪之源”。“说明‘深溪’村的名字在元代就有了。”程健捷说。

    刻工在当时有较高知名度

    据了解,该墓志碑系40年前由村民在山上种蔬菜时发现,后搬到家中用作阶沿石。

    经章国庆测量,残碑高192厘米、宽46厘米、厚16厘米。“碑额篆字不全,可辨认‘府判官严公墓志铭’几字,正文隶书,每列近50字。”因仅为一半,推测原碑宽度应在1米左右,全文千余字。

    因文字欠缺,墓志铭作者不详,但难得的是,此碑末尾留有刻工姓名,经章国庆辨认为“徐仲裕”,“这是一个知名刻工,曾刻元至正二十年(1360)月湖畔的《贺秘监祠堂记》,今藏于天一阁。”

    据查,徐仲裕是宁波工匠中既能版刻又能石刻的代表。版刻方面,他曾刻过《宋史》《金史》以及王应麟的《玉海》,还刻过《金台集》两卷。

    徐仲裕与廼贤、张仲深、郑真等人交游颇深。廼贤是“早年随兄宦游江浙,后定居于鄞”的少数民族诗人;张仲深写过《赠徐仲裕》等诗,对徐仲裕的技艺评价很高;郑真则在《题昭仁寺碑》中称徐仲裕为“乡友”,据此可见徐仲裕在当时的宁波文坛有较高知名度,并不只是一个普通工人。

    章国庆表示,这块《松江府判官严公墓志铭》丰富了宁波元末史料,文物价值很高,“字迹虽有磨损,但每个字都有界格,线条很细,这种刊碑形式和嵌于阿育王寺残碑廊壁的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大元故越国夫人祠堂碑》(方国珍之妻董氏的传记性墓志)是一样的,体现了较强的时代风格。”

    记者 顾嘉懿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