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疗资源 进一步优化扩容 “数智赋能” 打通服务瓶颈

海曙区优质医疗资源均衡扩容织密群众专“曙”健康网

海二院新建大楼效果图。

海曙区基层医护人员上门为山区患者服务。

    如何合理利用区域卫生资源,让距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最大作用?如何打破空间地理限制,让优质医疗资源深度下沉?如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让群众方便看中医?近年来,海曙区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持续加大医疗卫生健康投入,夯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扩容

    多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

    稳步推进

    10月18日,位于石碶街道益智中路的海曙区第二医院新建工程(东侧地块)项目完成主体结构结顶,预计今年年底完成项目单体装饰工程。现场的建筑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加快施工,争取早日投用。

    不仅是海二院,近五年来,海曙区中医医院一、二期和古林镇卫生院布政分院相继建成投用,海曙区公共卫生中心业务用房新建项目、海曙区口腔医院迁建项目等稳步推进……随着这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投用,海曙区医疗资源布局将进一步优化扩容,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

    为了合理利用区域卫生资源,让距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最大作用,近年来海曙区还推出一系列“组合拳”:2014年,海曙区率先在全市试行医联体建设工作;2016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海曙区加快推进城市医联体布局调整过渡;2020年7月初,海曙区再次率全市之先构建“1+‘1+X’”紧密型医联体格局,“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加快形成。

    优质医疗资源深度下沉

    打通服务偏远山区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偏远山区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近年来,海曙区的“高山巡回”健康服务品牌不断提档升级。目前,“高山巡回”已由最初的乡镇卫生院联合组建,迭代升级为基于紧密型医联体,由海曙二院、海曙三院两大医疗健康集团牵头,整合市、区、镇(乡)街道三级医疗资源的系统化、专科化、适老化的高山健康服务,实现从“群众跑”到“医生跑”到“医院跑”的三级跳跃。2018年至今,海曙区累计开展“高山巡回”卫生健康服务1060余次,服务群众约83000人次,就诊人数45000余人次。

    海曙区还把“数智赋能”作为打破空间地理限制的突破口,让优质医疗资源实现深度下沉。

    位于章水镇童皎村的自助微诊室占地面积20平方米,当地居民24小时都可以通过微诊室里的视频网络,与章水镇卫生院专职医生进行远程视频问诊,全自助完成挂号、诊疗、付费、取药等流程;搭载着“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顺风车,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海曙居民就可以享受更便捷、专业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实现“网约护士”服务不打烊;古林镇茂新村卫生室智慧诊室围绕“智慧医疗+未来乡村”的建设思路,以古林镇健康平台为基础,以医防融合、上下协同、数字赋能、智能共享为路径,整合互联网诊疗、智慧可穿戴设备等系统,实现“面对面”可视化看病,实现线上医保结算,通过“云药房”配药品送到家等服务,为辖区百姓提供远程、智能、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落户街道

    用心用情做好“一老一小”服务

    近日,宁波市“李宗伟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首站落户石碶街道,代表着优质“传统医学”资源下沉和传承“提档升级”。

    如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让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十年来,海曙区中医药服务影响力不断扩大和远播,形成以宁波市中医院为依托,区中医医院为龙头,区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网底,各级各类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五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目前,海曙全区共有中医类别医师541名,年中医门诊量可达100万余人次。海曙名医荟萃,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名中医药指导老师、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十余名,为提升基层的中医药服务质量,区内建立“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机制,将名医资源整合,下沉到基层,切实让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

    小切口解决大民生,“一老一小”是暖民心、解民忧的民生工程。海曙区借助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及“医育结合”,积极推进婴幼儿“家门口”入托工程及老年健康。目前,全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3.48个,托位总数3666个;共有19家备案托育机构及37家养老院,与属地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医育结合”及“医养结合”合作协议。

    海曙区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海曙区将围绕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工作部署和要求,持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落实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提高区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能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水平、打造“1+‘1+X’”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样板、推进智慧健康“新基建”工程、发扬中医药健康特色、擦亮“老有所养 曙有善育”金名片,深化专“曙”健康的品质与内涵,让老百姓有专“曙”“医”靠。

    记者 孙美星 通讯员 王哲琼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