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乔 一千个宁海人便有一千个心中的南门外。 南门外,因一条洋溪而叫响。其实南门外包括洋溪附近的所有地标,跃龙山、十里红妆博物馆、滨水广场、飞凤山于飞阁、徐霞客大道、西门城楼、霞客体育公园……我心中的南门外便是一个时时想去那里走走、坐坐的地方,一个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令我向往的地方。 一个月前,一张机票把朋友送去了澳洲,她去看望她在那边工作的女儿。前几天,她在微信上说:“想念宁海的新鲜蔬菜、想念南门外的徐霞客大道、想念逶迤清亮的洋溪。”她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回国后要天天去南门外。”这是大实话,去澳洲前,只要晚上没事儿,我们就在晚饭后相约去南门外的徐霞客大道以及洋溪边散步。暮色四起,我们边散步边聊天,感受着清风徐来、晧月当空;感受着灯影迷离、溪水潋滟。时而还能碰见在溪边摆上几个音响唱歌自娱的发烧友们,虽然不认识,我们也会坦然地拿起话筒吼上一吼。 开心啊,不念想才怪呢。 小时候,她住城区的东门,我住在小北门,我们都喜欢去南门外玩,但各自玩耍并没有什么交集。高中毕业后她去了外地求学、工作,而同桌的我却留在了县城。她说每次假期回家,都感觉宁海在变化,特别是南门外,常常让这个东门囡找不着北。现在她在城区里开个车还要导航,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确实,离开了40年的她显然是不认识路了。一晃那么些年过去了,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县城在“长高长大且越长越漂亮”,南门外则华丽地转身为老百姓最喜欢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生的我们长到懂事时,南门外还完全是一副纯天然、丝毫没有雕饰的样貌。那里大片的土地上是农民种着的各种蔬菜、水稻,田塍间有青、兔草、马兰头,稻田里有泥鳅、黄鳝、青蛙……在没有电视、电脑、游戏机的时代,那便是调皮的孩子们的游乐场,阡陌间可以随便“捡拾”他们洒落的欢声笑语和打架干仗的哭喊声。土墩南面的洋溪清澈如许,是宁海城区百姓的大水缸、洗衣机,每到星期天,父母们会整理出家里所有要洗的东西,拖家带口地去南门外的洋溪浣洗,有的还带上午饭、点心什么的,在溪边美美地过上一天。溪滩上布满了白花花的圆润光滑的鹅卵石,那是天然的晒衣架子,洗好的被单、衣服摊在上面,不消几个小时便贮满了喷喷香的阳光。 斗转星移中我们在长大,南门外也在悄悄地变化着,食品厂、丝绸厂、钢瓶厂、罐头厂等相继在洋溪边落户。一条细碎沙石铺成的滨溪路,便是工人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路两边种满了楝树、樟树,碎石虽然硌脚但并不仿碍热恋中的年轻人,因为滨溪路幽静、偏僻,着实是约会的好地方。五六十岁的人或许至今还会有美好的回忆。如果没有1988年7月30日的那场洪灾,我不知道南门外如今会是怎样的情形,但事实是因了那次突然而至的灾难,当时的南门外在老百姓心目中已完全失去魅力,漂亮的鹅卵石被冲得所剩无几,河床难看地裸露着,东一个坑西一个墩,清洌的溪水没有了,高高的铁桥被洪水卷成了麻花,民房价格一落千丈。如今一位美滋滋地住在徐霞客大道边的朋友说,他们就是那时买的房子,特便宜。想来莫非有先知先觉,知道南门外会变成今天如此的可圈可点? 400多年前,一位千古奇人经30多年栉风沐雨的考察,用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撰写了60万字的游记——他便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400多年后的今天,“徐霞客”这三个字会根植于宁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都是因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徐霞客走一路写一路,厚厚的手稿装满了书箱,去世前委托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不知道因部分手稿遗失还是徐霞客确实是从宁海出西门开始记录的,《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从宁海开始已是不争的事实。“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一天算算日子是1613年的5月19日,短短24个字为宁海的文化旅游留下了珍贵的瑰宝。 明嘉靖年间,宁海城区曾筑东、南、西、北及小北门五个城门。南门也叫迎薰门。那时候,南门外是青翠苍绿的田地,田地南面一条又长又高的土墩,土墩外面是洋洋洒洒的母亲河——洋溪,这条源于西麓的宁海第一大溪流白溪最大的支流,蜿蜒盘旋在城区南面向东南而去,千百年来它镶嵌在宁海人民的生活中,演绎着、记录着、承载着…… 时间进入新世纪,南门外改造工程也接近尾声,洋溪清淤、两边筑起拦洪坝、溪中间建起弧形缓冲坎,滨溪路拓展成50米宽并更名为“徐霞客大道”,大道南侧鲜花簇拥、绿树成荫。“霞客文化”巧妙地融进城市化建设中并与景观大道无缝衔接,大道东首有十里红妆博物馆,西门城楼在西南复建。《徐霞客游记》开篇的24个字被撰刻在石雕中,大道旁则屹立着各个年龄段的徐霞客人物雕像。 自2003年第一届起,“5·19徐霞客开游节”这一以“开游”为主题词、不断探寻着古人旅游心境的品牌活动,已经有了20年的积淀。“中国旅游日”的确立,无疑引领了宁海这片古老的土地。摄影者扛起相机,写作者妙笔生花,书画者挥洒笔墨……大家同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静城宁海原来是如此美仑美奂,拍不完的美景,抒不完的篇章、画不完的情怀……旅游文化气息是一年浓似一年。 兴宁路、桃源路、兴海路……条条宽畅的大道通到南门外,方便了百姓的休闲娱乐。青山霭霭、碧水迢迢,翁翁郁郁的徐霞客大道、灯火燦灿的兴宁廊桥、飞檐翘角的于飞阁……南门外已越来越丰厚。时装秀、汉服文化、一展歌喉的百姓舞台……不断丰富着洋溪两岸。过年前,又一座景观大桥——南门大桥横跨洋溪之上,景美如画。 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1700多年前,宁海先祖是否就因为有这么一条宽宽的溪流而建了县城的呢? 南门外因洋溪而惊艳了岁月,洋溪则因南门外而生生不息。或许这条溪流已存在了千百年,那么希望它再流淌千百年,清澈千百年、丰饶千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