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病理报告是如何出炉的?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举行开放日活动
市民代表了解病理诊断流程

市民代表参观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市民代表通过20头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

    病理诊断是患者治病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患者身体里的肿瘤等病灶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要靠病理医生的病理诊断报告来“一锤定音”。2011年,宁波开全国之先河,整合市属6家三甲医院的病理资源,成立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承担了包括6家市级医院在内的多家医院的病理诊断任务。

    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位于江北区环城北路的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一直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地方。11月1日,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举行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代表来到中心参观,看看一张病理报告到底是怎么出炉的。

    患者身上切下来的“肉”到哪里去了?

    从病理组织到病理切片一共有6步

    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在一幢十几层的大楼里,和普通大楼四四方方的造型不同,病理中心大楼外墙是有弧度的,这让市民代表感到好奇。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办公室主任杜盛峰介绍,中心大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从空中看,大楼的横截面就像一个细胞的造型。在中心大门口的一块大石头上,写着“识病论理,精诊立断”几个大字,这就是病理中心的使命,时刻提醒着病理医生们,手中的病理报告事关患者的命运,重若千斤。如今,中心成立已有11年了,包括宁波6家市级医院在内的15家医院的病理诊断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病理诊断结果是临床诊断中的“金标准”,也是后续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这样一张重要的病理报告是怎样出炉的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市民代表参观了中心的工作流程。

    中心一楼有一个接待大厅,这里可以为患者提供借片、还片、缴费以及病理报告查询等业务。现场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并不是很多,原来,中心提供线上借阅片服务,患者不用来回跑,通过病理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就能实现了。

    手术室里,医生在患者身上切下来的各种“肉”(病灶),会被送到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先制作成病理切片,之后医生就能进行诊断了。穿上一次性工作服、戴上工作帽,市民代表们来到病理医生中间了解了切片制作的全过程。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的操作台上都有电脑屏幕,方便他们一边处理标本,一边核对每一位患者的身份信息。

    “一个病理组织要想成为医生可以观察诊断的切片,需要6个步骤,分别是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组织病理科技术组的祝行琴医生向市民代表介绍了整个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看到一块块病理组织最后变成了仅4微米厚的蜡片,在玻片上呈现各异的形态,市民代表们都觉得大开眼界。“没想到有这么多工序,操作都很精细。”市民代表李女士说。

    病理医生每天阅片约200张

    20头显微镜让市民代表大开眼界

    说到医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面对面为患者治病的“白大褂”。其实,在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还有一群默默无闻支持医生的“幕后英雄”,他们就是病理医生。

    参观完技术组,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殷宪刚医生又带市民代表参观了病理医生工作的地方。只见一个大办公室里,几十位病理医生在埋头工作,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书籍等常见的办公用品,还有一个构造精密的显微镜,以及一摞摞病理玻片。原来,病理切片制作完成后,就会被送到病理医生手中,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诊断。

    殷宪刚介绍,中心病理诊断组有几十位医生,共有8个亚专科,包括妇科、泌尿生殖、消化等,分别负责不同专科的病理诊断任务。

    不少市民代表都很好奇,一位病理医生一天要看多少张片子?殷宪刚介绍,每位医生每天要看200张左右的病理片。“每天长时间盯着显微镜,眼睛会不会吃不消?”听到市民代表的这个问题,殷宪刚笑着表示,视力受损和颈椎问题是病理医生的职业病,但为了确保每一份病理报告都精准,医生们一刻也不敢马虎。看完病理切片后,医生会在电脑上记录下诊断情况和结果,最终经上级医生复核后,就可以出具病理诊断书了。

    病理医生在显微镜里看到的究竟是怎样的场景?为了让市民代表直观地感受病理医生的工作,殷医生带大家一起围着一个可供20人同时看片的多头显微镜,观察一张皮肤黑色素痣切片。

    “20个人竟然可以一起看一张片子!这种显微镜从来没看到过。”看着新奇的多头显微镜,市民代表们都感觉十分新奇。殷医生介绍,这个20头显微镜是中心医生一起进行病理诊断讨论时用的。

    人工智能助力让病理医生更省心

    今年前9个月中心完成病理诊断46.29万例

    一个病理切片上有几千万个细胞,病理医生每天观察难免产生视觉疲劳,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设备信息科科长张金向大家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中的新应用。“每天我们的病理医生要诊断大量体检筛查的切片,如今,在宫颈癌筛查诊断方面,就有人工智能助力。”张金介绍,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病理切片上可疑的细胞团,然后把这些可疑的地方圈注起来。有了人工智能系统“划的重点”,病理医生再进行识别就快捷多了。据统计,有了人工智能系统助力,在诊断准确率不变的前提下,病理医生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30%。

    在开放日活动的最后,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主任张哲介绍,作为全国首个区域病理诊断中心,目前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的规模在全国位居前列,今年1月-9月,中心共完成46.29万例病理诊断,同比增长10%。2021年,中心获得CNAS医学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病理学科浙江省第一家获此认可的公立医疗机构,这也意味着,中心的病理诊断结果可以得到多个国家的数千家实验室的互认。

    记者 孙美星 施忆秋

    吴正彬 陆麒雯

    通讯员 谢鸣熙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