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访阳明书迹30余年

他还原一个作为书法家的王阳明

王阳明书法《龙江留别诗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计文渊

王阳明的书法和钤印。

    王阳明先生不仅是一个哲学家,也是一个书法家。明人徐渭有一句经典评价,说王羲之是“以书掩人”,王阳明是“以人掩书”。

    如今,王阳明的书法存世几何,散于何方?大概没有人比计文渊更清楚。作为余姚地方文化学者,他从1989年起,在全国乃至日本追踪阳明书迹,已历30余年,是阳明法书鉴藏方面的代表性人物。

    最近计文渊很忙。余姚阳明文化季的多场展览都在他策划下举行。他还在前作基础上出版了《王阳明书迹》(全三册),续编《王阳明法书文献集》也将在不久后付梓,加上刚定稿的几篇课题论文,可以说成果迭出。

    日前,记者采访了计文渊。

    满世界寻找王阳明

    让计文渊收获声名的,是1996年由他编录、西泠印社出版的《王阳明法书集》。作为全国第一本系统收录王阳明法书的集子,该书公布了许多阳明书迹,已绝版多年。

    “世人皆知阳明先生是个思想家,却鲜有人注意他在书法上的造诣。”计文渊从小学习书画,18岁时,在乾隆主持刊刻的《三希堂法帖》里第一次见到王阳明的字《龙江留别诗》。草书是王阳明代表性书体,飞扬的神采一下子吸引了计文渊,从此他便有意留心。

    1989年,余姚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阳明学国际研讨会,影响深远。时年21岁的计文渊向大会提交了一篇论文《王阳明书艺管窥》,独特的视角引发许多专家对这位余姚后学的关注。

    也是在这一年,计文渊和胞弟一起踏上了“满世界寻找王阳明”的路。安徽九华山、江西庐山、湖南岳麓书院、贵州修文县阳明洞……计文渊至今记得,当时修文县外荒草连片,为了方便,他就住在阳明洞附近的招待所,晚上可以听到清晰的敲竹之声。“可能阳明先生在这里时,也是一样荒芜。”计文渊觉得前所未有地接近先贤之心。

    这趟旅途中,他在九华山化城寺角落发现了明代石刻王阳明像;在庐山白鹿洞书院找到刊刻在墙上的王阳明手书《大学古本序》《大学古本》《修道说》和《中庸古本》;在庐山秀峰寺读书台发现了王阳明著名的《纪功碑》摩崖石刻……贵州扶风山阳明祠的一位老者,有感于计文渊千里寻踪的诚意,慷慨提供了王阳明书迹相关照片。在贵州省博物馆,他又幸运地结识了一位绍兴籍老者,对方热情提供了王阳明给父亲的家书复印件和阳明画像。这些内容后来都成为他研究的一手资料。

    首次公布阳明“标准像”

    寻访路上,计文渊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1994年,他在苏州碑刻博物馆一位先生的帮助下,访得一件拓本《和九柏老仙诗刻》,经考证,这是王阳明传世最早的书法;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书画复制工作的祖莪女士助他获得了《龙江留别诗卷》真迹照片;在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襄助下,计文渊获得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前身)的王阳明四封书札和画像的照片冲印件。这些都成为《王阳明法书集》中60多件作品得以刊印的根基。

    今人认识王阳明,经常会看到一张他头戴儒冠,细目美髯,身着青色袍服的“标准像”。“这张画的出处其实是国家博物馆藏的一件历代名人像册页,当时在法书集里第一次公布。博物馆提供给我,只要求标注出处。”计文渊说。这张彩印在法书集扉页的照片,后来成了人们对王阳明的“初印象”。

    寻找国内馆藏的同时,计文渊也积极关注海外收藏。2011年1月,他从朋友处获悉,日本千叶县有一户人家保存着《思归轩赋》书迹。这是王阳明在江西赣州时的怀乡之作,1811年日本人古山源恒以阳明学大家佐藤大道珍藏的《思归轩赋》为底本,进行了双钩摹拓。在未发现真迹的情况下,这套双钩本显得意义非凡。

    文史学家束景南著《阳明佚文辑考编年》指出:“近代以降,学界方重阳明诗文辑佚。日本学者先行,多有创获……(中国)大陆吴光先生主编《王阳明全集》,遂有‘补录’之编。今人辑阳明佚诗佚文,日本以永富青地先生成就为最,(中国)大陆先后有徐邦达、顾廷龙、谢稚柳、计文渊、钱明等诸先生,辑佚取得很大成就。”

    练就了独到的鉴定眼光

    多年研究阳明书迹,计文渊练就了相当独到的鉴定眼光。《王阳明书艺管窥》《王阳明传世书迹汇考》等系列论文,考证分析了现藏于日本的王阳明《送了庵归国序》《客座私祝》等手迹的真伪,不少观点已为学界认同。

    不久前,计文渊刚完成宁波社科联课题《王阳阳法书文献诠释与研究》,对相关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提炼王阳明法书风格时,他指出:“王阳明幼承庭训,少年时期临摹古帖,取法乎上,崇尚经典;自中年悟道以后,着重于道而轻于技,不以技法所囿,更注意内在心的自由和情感表达,草书如《何陋轩记》《象祠记》等,行笔疾如风雨,矫若龙蛇,纵横跌宕,变化万端,具有明显的创新精神;中后期作的《龙江留别诗卷》《回军上杭诗轴》等,则随意自然,又用笔精湛,不失法度。”

    据计文渊统计,王阳明存世法书真迹共100多件,最多的是书札手迹。今年由他编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的《王阳明书迹》(全三册)是《王阳明法书集》的精印;即将出版的《王阳明法书文献集》则是法书集的“续编”,新增40多件作品,也包括计文渊个人收藏的王阳明文集明清刻本。

    近年来,计文渊追寻阳明的足迹从未停步。今年夏天,他和朋友们再赴广西,又发现了3件摩崖碑刻。其中,百色市平果县右江南岸原“阳明洞天”峭壁上的《阳明洞天》和《征抚思田功绩文》刻石,因水库蓄水并不容易看到。他和朋友登船靠近,终于看清了被推为“阳明摩崖第一”的擘窠大字。在广西田阳,计文渊成功拓得《田州立碑》的残碑,这是王阳明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长期以来,王阳明的书法造诣被其他方面的成就所掩盖。我们在讨论他的人格修为和文化思想的同时,不妨也将注意力放到他的书法艺术上,这方面的成就同样值得被关注和重视。”计文渊说。

    记者 顾嘉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