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今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1月0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40所高校师生在宁海“抢”选题

把毕业设计展在田间地头

高校学生在宁海走访、调研乡村发展。 通讯员供图

    “阆风故里,宋韵岭口”岭口村艺术乡建、方孝孺IP国潮文具设计、微型消防站模块化设计……11月2日下午,在宁海县西店镇成人学校里,一场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行动选题发布仪式拉开序幕。

    现场,宁海发布了第一批电器产业升级、城镇系统创新、文创IP开发、艺术振兴乡村等4大类70个毕业设计选题,具体有乡村设计、企业产品设计、微型消防及消防安全公益设计等,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40所高校艺术类院系的学生,争“抢”选题,入驻村庄、企业。

    让艺术更好地 服务乡村振兴

    “高校师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教学科研工作与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这是这批选题的意义所在。”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庆军说,前期,由东华大学牵头,高校的师生们经过大量走访,调研村庄,调研企业,寻找实际的需求点,转化为各个高校的攻关课题。该活动由高校联合宁海县委宣传部、县委人才办、西店镇政府、西店镇成人学校、西店镇商会等共同发起,鼓励更多的青年人才在乡村大地建功立业,让艺术更好地服务村民、服务企业、服务乡村振兴。“我们还将陆续增加毕业设计选题,扩展到100多个,让更多的高校能参与进来。”陈庆军说。

    岭口村是南宋名士阆风先生舒岳祥的故里,如何挖掘名人、古迹、景观资源,推动乡村振兴,也是此次发布的“70个选题”之一。“我们很早就想打造阆风书堂国学教育基地,推动阆风民宿和旅游发展,可是缺少乡村设计师。”岭口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舒迎春很兴奋,现在有了高校学生的智力支持,小村“新蓝图”正缓缓展开,像今年,他们准备在高校师生的助力下,设计推出一批宋韵文化主题的乡村文创伴手礼,制定研学精品线,还有沉浸式游戏等多个项目,更有活力、更迎合潮流!

    把毕业设计展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

    对于高校师生来说,乡村也是最好的“试验田”,能将设计作品从图纸搬到现实。

    今年2月,宁海发起“乡聚毕设”——长三角艺术振兴乡村高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吸引了沪苏浙皖12所高校艺术类院系的学生积极参与,最终创作完成了60件毕设作品。6月下旬,“乡聚毕设”的60件毕设作品分别在湖头村、下畈村通过了村民导师、产业导师和高校导师的联合答辩。“有了前期毕设的经验和做法,我们把选题扩大到更多的地方,学生也扩展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吸引全国的高校共同来参与。”据陈庆军介绍,目前已有40所高校的师生主动加入,他们会将毕业论文撰写、毕业成果展览、毕业答辩、成果落地等全流程在本地融合转化,把毕业设计作品展在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毕业答辩在乡村,以教学实践行动参与乡村振兴。

    发布选题,高校“名教授”们开堂指导。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武忠就在网上开讲,主题是《基于地格的乡村振兴设计》,从乡村设计、“新乡村主义”的建设等方面分享了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策略与经验,吸引了不少高校师生前来听课。

    现场,宁海还举行了长三角MFA联合毕业设计基地揭牌仪式。“以前,学生设计出来的方案比较单一,设计出来的作品无法在乡村或者市场落地。如今,当学生们在一起推进项目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作品跟我们的时代、社会、乡村有着紧密的联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融入其中。”陈庆军说,借助2023年高校本科、硕士、博士写毕业论文、做毕业设计的契机,发挥好宁海产业集群发展、城乡建设的高质优势,吸引全国高校师生团队集聚宁海,开展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工作,打响“做毕设、到宁海”的毕设之城品牌。

    记者 张海玉

    通讯员 徐铭怿 冯一飞 尤才彬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晚报